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欢迎阅读!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很多企业却在抱怨劳动力短缺,除了沿海地区之外,很多内地中小企业用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缺工情况仍然存在,甚至加剧。虽然各个企业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上给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仍为招不到理想的劳动者而烦恼,有的虽然招到了毕业生,但是却留不住。很多大学生频繁跳槽,出现“闪辞”现象。这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看似相悖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并存的就业形势?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双重困境的现象出发,梳理和探析出这一矛盾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化解机制。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到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再到电视类求职节目的兴起以及火爆的人才市场,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快速发展的经济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就业压力和挑战。逐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让我们对高校毕业生的观念逐渐改变,“天之骄子”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代名词,“毕业即失业”也是反映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真实写照。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纵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看来外因主要有:
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快速扩招,造成了逐年攀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此相应,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毕业不再等国家分配,而是需要与社会进行双向选择,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也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转变为“不努力,毕业即失业”,就业成为最关心的话题。
就业环境和条件分布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就业环境与条件分布的不平衡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之中西部地区快,就业环境好,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相对集中,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青睐“北上广”,不愿意到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大城市就业拥堵,偏远地区无人问津,这也是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既是就业难又是抱怨就业质量差的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青年崇尚自由,他们希望自己未来的工作丰富多彩,渴望可以自由调节时间的弹性工作。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仅限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这与大学生的期望相差较大,而他们青睐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竞争激烈,且门槛要求较高,所以就业时难免“挤破了头”。
除了外部原因外,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大学生能力素质与企业所需技能不匹配。当代大学生多为新一代的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高校的象牙塔里,自理能力较差,中小学时代又基本是接受应试教育,进入大学以后不注重全面发展,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不与社会接轨,虽然精神上有就业危机意识,但实践能力较差,自身素质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能力素质方面,大学生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存在着供需不平衡。当代大学生责任和素质与企业所需人才的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代大学生自身原因―初涉职场:“俯下身”但却“行不远”。“俯下身”但却“行不远”,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真实写照。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较少接触社会,有理想有抱负,也很想很快能够自食其力,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和吃苦历练,他们焦虑地期盼就业,同时又在就业初期面对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面对角色和岗位的转换时逃避就业。有的毕业生在一年内能连续跳槽几个单位,心态浮躁。还有的毕业生在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有换工作的打算了,有的.毕业生毕业不到半年能频繁更换30份工作,还有的毕业生甚至刚工作一天就决定辞职,这些跳槽次数较高较频繁的毕业生被称为“闪辞族”。“闪辞族”的出现也让企业连连叫苦,在招工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仍难以留住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各种不适使大学毕业生不断选择逃避或者继续挣扎,辞职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俯下身”但却“行不远”折射出的仍是大学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诚信的缺失,也折射出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培养时的责任缺失。
职业定位不清―高校和大学生被动适应就业。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的课程,但是效果却不尽理想。任课教师缺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专业培训,而且教师未能走出校园到企业调研,所讲内容主要是就业技巧和陈旧知识,与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实际脱节;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职业定位不明晰,学生本身又缺乏对自身职业定位的意识,就业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有了较明晰的目标又缺乏有效指导,甚至没有努力去践行,有的高校为转移就业难的问题,在就业指导课上竭力引导学生考研究生,甚至为了提高就业率进行造假,而被动的适应只能加剧就业难,甚至阻碍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企业招工难的原因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和内地企业都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在春节前后尤为明显。虽然企业想方设法进行招聘宣传,加大招工人数,而且也在工资薪金待遇方面不断提高,甚至连发展空间和年休假都写入招聘计划,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理想人才和留不住人才的问题,看似矛盾的背后还需要仔细探究企业招工难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