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三课时导学案

时间:2021-08-31

《故乡》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本文通过对闰土性格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既然写闰土这个形象已经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2、如果要求你给杨二嫂名字前面加个定语,大家准备分别给青年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加上什么定语?

  豆腐西施杨二嫂和圆规杨二嫂。

  漂亮的杨二嫂和老丑势利的杨二嫂。

  3、从哪里可以看出杨二嫂的势利?

  课文中杨二嫂来我家的目的是捡便宜来的,“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为了达到捡便宜主这个目的,她用了心计,使了好几招

  4、你是说杨二嫂是用了心计,使了招数来讨便宜的,能说说她用哪几招吗?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同我套近乎,用亲近的关系讨要东西,这是她耍的第一招; 当讨东西不成,便使出第二招,无中生有的造“我”的谣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写到的杨二嫂 “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她诬陷闰土,并把这当作功劳,乘机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前两招分别叫做套近乎、无中生有的造谣、诬陷好人。

  5、从她所耍的这两招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啊?

  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性格泼辣、尖刻、势利。

  还表现了她的自私、贪婪的性格。

  6、分析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前面我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

  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故乡人与“我”感情上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作者塑造杨二嫂的作用有三:第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突出闰土的淳朴诚实;第二,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两条外,还有第三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为了抒发了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7、品味、体会第三部分的语言,想一想小说中的“我”是怎能样的一个形象?

  (1)全班学生一齐读78至88自然段课文

  (2)读完这部分之后,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觉得这句话含义很深刻

  (3)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把希望中的新生活比作路,路是人开拓出来的,新生活之路,也要人去争取和创造。

  有美好的愿望,不去争取,等于没有希望;本来没有看到希望,但努力去争取,去创造,就会出现希望。

  希望是靠奋斗得来的,有希望,不去奋斗,希望也不会变成现实的,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通过奋斗,希望就会变成现实,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

  正如大家说的那样,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告诉人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以闰土崇拜偶像反衬了“我”当时对新生活的的认识水平

  (4)“我”对新生活的的认识水平是怎么样的?

  对新生活应该是怎么样,“我”当时还不清楚;对新生活能否实现也是一片茫然。

  我”当时只知道下一代“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5)同学们认为“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课文86段“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都如我的辛苦展转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从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我”只知道下一代的生活不应像“我”和闰土这一代人那样的的生活。

  (6)这段话有没有正面说明新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没有,“我”只知道新生活不应是像“我”这一代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那样的生活。至于新生活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文中没有做正面回答,只是说新生活不应是这样的,而没有说应该是什么样的

  (7)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者。

  这部分这由宏儿想念水生联想到两代人的关系,引发出“我”对新生活的思考,抒发了“我”对故乡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打破彼此间的隔膜,探索人生道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8、学了《故乡》这篇小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我感受最深的是,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他既同情闰土生活的`不幸,又对他的麻木表示不满,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9、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10、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11、在《故乡》这篇小说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去用到了哪些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呀?

  把以前学习的内容迁移到的分析新课文

  既用了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也用了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法来分析课文。

  采用整体感知,谈个体感受的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

  积累词语。

  12、我们是学习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首先自读小说,《故乡》全文,从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给小说的原标题加上修饰语。(感知内容)

  紧扣小说对闰土、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分析形象)

  品味、体会、感悟第三部分的语言。(品味语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采语段、句子、词语,积累语汇。(积累语汇)

  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这就是我们学习《故乡》这篇小说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像这节课一样,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举一反三,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展示交流】

  1、朗读课文展示

  2、选择预习中的内容展示

  【反思测评】

  1.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4.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巩固拓展】

【《故乡》第三课时导学案】相关文章:

1.《论语》第三课时学案示例

2.《阳光》第一课时导学案

3.猫第2课时的导学案

4.《比本领》第一课时导学案

5.《燕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6.观潮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7.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

8.《我们成功了》第一课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