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在用多种方法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状后,本课从空气可以被压缩以及空气的流动性来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继续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压缩空气”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在教学中可以以师生的互动游戏,拍球比赛为载体,激起学生的思索:气不足篮球为什么弹不起来?气足篮球为什么弹得起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另外,实验材料注射器的选择比较重要,常见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往往气密性要差一些,压缩后回不到原来的刻度。而如果选用玻璃的甘油注射器,气密性解决了,但容易碎。选什么注射器,由老师自主选择。进行这个活动时,要求学生要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如压活塞前、压活塞后、松掉压活塞的手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并且这样的数据要记录三次左右。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寻求结论,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基本性质。

  2.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2.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与否。

  教学重点: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资料:

  动画:空气如何被压缩;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注射器、橡皮、篮球、轮胎。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游戏导入。

  1、 拍篮球比赛。

  我们来做拍篮球比赛的游戏。注意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用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堂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

  2、分析原因,提出疑惑。(气不足篮球为什么弹不起来?气足篮球为什么弹得起来?)

  [通过游戏使学生在脑海中自发性生成想探索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探索。]

  (二) 通过玩注射器,感知什么是压缩空气。

  1、 认识注射器的构造。

  为了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师出示注射器)

  各组都有一个注射器,同学们观察一下注射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最大是几毫升?

  [注射器是研究压缩空气的器材,学生对它并不是太了解,它的结构和刻度对后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学生进行集体研究。]

  2、 验证注射器有空气。

  教师用注射器装空气,让学生猜测注射器里有什么?怎么证明?分组操作。

  [要研究压缩空气首先要明白注射器有空气的存在,科学讲究真实性,每一个猜想都要用实验加以证明,因此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个性,用不同的实验验证了空气的存在。]

  3、 通过实验观察空气可以压缩和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①认识空气可以压缩。

  讲述:用注射器抽取40毫升的水,再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口,最后用手压活塞,注射器中水的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学生实验并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

  提问:注射器中水的位置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水不能被压缩)

  谈话:那么空气能不能压缩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做空气可以压缩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交流。

  提问: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可以被压缩)

  ②指导学生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

  在实验时,手有什么感觉?松手后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演示。

  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动画:空气如何被压缩)

  ③体验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师用气筒往瘪的篮球里打气,让学生感受压缩空气的特性。

  教师出示用轮胎制作的简易气垫,让学生感受压缩空气的特性。

  [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三)拓展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动画: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布置作业:

  利用压缩空气制作日常用品。

【《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识字1》教学设计

2.《习作1》教学设计

3.数学-工作总结1-教学设计

4.《幸福乐园1》教学设计

5.高中化学必修1《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6.苏教版数学《数的世界1》教学设计

7.一年级数学《用数学1》教学设计

8.苏教版第七册《习作1》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