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分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其内容编排,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模型的分类引出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我在课堂中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尝试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机器人这一中介来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体分类》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