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说课稿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认识千米说课稿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认识吨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引入质量单位“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吨有多重,并揭示1吨=1000千克。通过练一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通过做一做,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我先让学生猜我的体重,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再让学生猜猜大型动物的重量,引入更大的质量单位“吨”;通过玩背一背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想象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再通过实际应用,深化对“吨”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更容易在脑海形成1吨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理念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技能目标: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主要是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