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
篇一: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回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图,同学们在做什么?你们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同学在植树吗?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出示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2、小组讨论自己的解法。
反馈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板书:(4+2)×25=4×25+2×25
(二)课件示: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50米,宽3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自已列式.
2、反馈,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并板书:(50+30)×2 =50×2+30×2
(三)课件示:一种运动服上衣35元,裤子25元,买2套这样的运动服要多少钱?
1、学生自已列式.
2、反馈,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并板书:(35+25)×2 =35×2+25×2
(四)探究规律
1、小组合作:
(1)三组等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从这三组等式发现了什么?
2、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3、教师用课件演示规律。
4、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5、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件演示字母表示的过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6、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不同点
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一样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相互发表意见。
指名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 56×19+28 〖
(25+7)×4 = 25×4×7×4 〖
32×(7×3)=32×7+32×3 〖
64×64+36×64=(64+36)×64〖
用多媒体电脑出示,让学生判断正误,并充分说出理由。
2、填空练习:
(12+40)×3= ____× 3 +____×3
15×(40+8)=15×___ + 15×___
78×23+22×23=(____+____)×23
63×28+63×32+63×40 =(_____ +_____+_____)×_____
(1)让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完成填空。
(2)反馈,学生先说出填的内容,再说说填的根据。
3、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老师用课件出示: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5×204
=25×(200+4)
=25×200+25×4
=5000+100
=5100
(2)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
(3)出示103×12,你会做吗?
学生练习,反馈。
4、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6×35+36×65
(1)学生观察式子,和乘法分配律比较,你发现什么?
(2)和第2题的填空练习第3个作比较,想到可以怎样简便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4)反馈
5、课件示:265×105-265×5
(1)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加号改成减号符合乘法分配律吗?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4)反馈,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6、小测: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4×(200+5)
104×25
54×36+54×64
(1)在小测纸上完成
(2)评讲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50+30)×2 =50×2+30×2
(35+25)×2 =35×2+25×2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篇二: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 页例3。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 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 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 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 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