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1-08-31

  篇一:《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要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哄 骗

  2、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3、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写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4、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科学家(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a、讨论:屏幕出示科学家的话:

  重点理解“漫”。

  b、讨论:对于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

  ①结果是:“哎呀,和科学家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科学家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

  ①科学家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科学家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 )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科学家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读课文

  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1、分角色读全文

  2、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3、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二、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

三、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四、拓展

  1、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布置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哄骗” 伊琳娜

  科学家 敢于质疑

篇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科学家头上总是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环。这光环是学识之光,是智慧之光,照耀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动手试一试》这篇文章,通过一个错误问题的提出、求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科学求真、求实的品质是我们可与科学家平等比肩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人对待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