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篇一: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不相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的两条直线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三、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篇二: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垂直和平行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反复试教了三四次,在不断的磨课中,我也对这一节课有了更多且更深入的认识,并记录下点滴的反思。

一、在数学研究中,让学生自主意识到画图策略的作用。

  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白纸上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然后分类归纳。另一种是摆小棒,然后再将小棒的摆法抽象成直线,并分类研究。这节课我使用了第一种方法,因为最终小棒还是要被抽象成直线的,而且用画的直线能更好地体现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是用画图的策略来研究一个平面上的直线位置关系问题。在教学中,我也一直意识到,虽然我们使用了画图这一策略,但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策略是教师直接给学生指定的,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用画图的方式并不是学生的自我选择,更糟糕的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这样一种策略在研究问题。经过倪校长的点评,我对这个教学环节深有感慨,确实,我也发现也许我们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课堂,不止是研究过程,从最开始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我们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直接抛出今天需要研究的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先解决一下学生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疑问,比如什么叫“同一平面内”,然后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直线有无限延伸的特点。经过一个释疑,一个提醒,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研究了。手中的材料有白纸,直尺,彩笔,还有小棒。为了更好的体现直线的特点,画图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在展示研究成果时,我们便可以很自然给夸奖学生,使用了画图这种策略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感觉到这种策略的优势,有意识地主动选择这种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把握主次,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学生研究的。

  在学生的分类中,一般最终都只分为相交与不相交两种。然后需要在教师指引下,从相交的直线中再分出一类。我在试教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方式,有继续要学生研究的,有提问引导的,也有直接给出的。我发现,原来学生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如果这时候费劲让学生再从中找出一类,学生可以有各种找法,并不一定就是找直角的。另外放上去的作品有时候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误导,比如类似成直角的作品比较多了,学生也不会感觉这几幅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并不需要让学生太多研究,直接问学生:这些相交的直线中,有相交成直角的吗?然后找出这类直线,并给出他们的名字即可。另一方面,如何去判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否不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也许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能得出一些结论,但对于宝贵的课堂时间,实在有些浪费。对于这一环节的'处理,基本已弱化为主,问一问“如果无限延长也不会相交吗”便过去了。其实学生有这种感知能力,但真要说个所以然,对于初次接触平行线的学生来说,真的有点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