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三题
新诗历来是中学文本解读及教学的难点,其中,《再别康桥》又可谓难中之难,比《大堰河》、《长沙》都难。为什么这告别诗不应解为离愁别恨?为什么要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为什么那云彩一片都不能带走?本文试提供一点参考。
可以这样理解“沉默”和“云彩”
没有古代别离诗那那种离愁别恨,这是《再别康桥》解读中的主流意见。持此说的最得力者,至少有新诗研究的著名学者严家炎、孙玉石、孙绍振、蓝棣之。不仅因为这些解读者的意见很权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普遍感觉,用北大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课本文后练习的话,就是——“感觉很美”。这很美的感觉,只要一切从实际体验出发,就不是那种离愁别恨的感伤美,而是纯美之美,是母校美、情谊美、初恋美、深情眷恋美……如要予以概括,我以为,孙绍振2003年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那篇论文说得最好,是一种“独享的甜蜜”、“独享的秘密”,是一种值得无比珍惜的、深藏于心中的情感经历。
于是,我们理解了,康桥(剑桥)是世界著名的美丽大学,美的景致很多,但诗人不取那富丽堂皇的名胜,不写那繁华热闹之景,只取静静的康河一隅以及那“青草更青处”的旧梦重温之地,诗人是要进入那最宁静的境界,任由自己遐想,彻底地回到当年那最美妙的一刻。
我们暂且把头尾有关“云彩”的二节搁置一旁,先从主体的中间五节读解起。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注意,不是青柳,这就与作为离愁别绪的传统意象作了切割。就像李白诗云“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徐志摩是诗人不言苦,不让柳条青。当然,是夕阳映照下,杨柳变“金”了,这就是客观景象特征为主体精神服务,诗人要取这柳之婀娜多姿和金之灿烂珍贵,把他的康桥经历变为最美好的新娘。是新娘,而不是女郎、美人、少女。人说,新娘是女人最美的时刻,不,这更是男人心中最美的时刻。想象一下迎新的场面吧,那是何等的甜蜜、何等的幸福!那是极度的迷恋、极致的情感!所以,就像金柳的艳影在康河的波光里荡漾一样,新娘的艳影在诗人的心中荡漾。这是何等的温馨缠绵,何等的缠绵难忘!
于是,在这有新娘艳影的康河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永远陪伴在新娘艳影之旁,新娘的艳影永远在自己心中荡漾。我们又要注意了:这全都是影子!是“化身”!是想象!那波光里荡漾的不过是新娘的艳影,这艳影,水草可以永远“见”到“她”却永远不能与之化为一体,而这新娘又只是康河畔金柳引起的幻觉,然而,这又确乎是诗人心中永恒定格的形象。这一切是“虚”的?是的。这一切却又是“实”的,谁都无法从诗人心中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