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景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背诵全文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学习难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以下问题请用原文回答)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二.合作交流。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2. 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写景都用了什么写法?
3.第二段的重点是写水的“清冽”,却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写鱼?
4.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的景物时,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三、拓展延伸。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景物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生活中一定有你心驰神往的景物,请加以想象和描绘,说给同学们听。
四.总结全文: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的心常常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熟悉虚词“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够有感情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准确翻译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绘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学,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把握作者视角和心情的转变。
(3)小组探究,体会融情与景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悲凉的心境。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去游览山水名胜,大家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引入本文。
教师范读课文。
(背景见附后)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译课文;自学疑难生字。
课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绍背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通译全文,识别重难点,做好讲解准备。
学生讲解,教师适时指导。
1、学生分小组翻译课文,将重点单字整理出来,疑难问题商讨解决。
2、小组汇报:学友讲解翻译,师友做重点提示。
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课堂练习,分层提高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使用
西、乐、斗折蛇行、犬牙、
二、结合课后第三题,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读重点句子
全石以为底、蒙络摇缀、凄神寒骨、
四、文中哪处景色写得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口答,纠错。
2、整理笔记,识记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见用法。
3、师友互查重点句子翻译。
4、寻找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赏析、交流。
深化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表达。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整理出来。
2、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小结:小石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是否还会产生作者的感受?
学生表达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设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为游客介绍小石潭景区呢,写一段导游词,看看谁说的更吸引人。
学生练笔、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板书
境
景 发现竹林—寻找石潭—寻觅潭源—坐潭上—记之而去 由
小石潭记
情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不可知——凄神寒骨 心
生
绿竹、清潭、游鱼、溪流 远在深山无人赏识
仕途受挫,故交远离,寄情山水,以解愤懑
四、反思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