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宋词赏析

时间:2021-08-31

  【作品介绍】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苏轼、苏辙兄弟分别七年后相聚的时候,苏轼为了开解苏辙,作《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表达自己决不会热衷于仕途不知进退,展望的未来情景就是待二人退休后,过上悠闲隐居生活。

  宋词名句“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就是出自《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这首词。

  【原文】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作者:宋·苏轼

  (公旧序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释】

  1、去岁:去年。

  2、东武: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明、清称诸城。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

  3、子由:苏辙(1039-1112) 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4、安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5、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6、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7、西州:唐在今新疆境内所置三州之一。贞观始置﹐天宝﹑至德时改名交河郡。领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县﹐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即哈拉和卓古城)。宝应元年(762)後改高昌为前庭。

  8、轩冕: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9、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10、相对卧高楼:刘备和陈登的故事。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幺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幺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刘表听了,放声大笑。刘备深情地说:“像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