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寺sì):等。著(注zhù):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毛传》:“俟,待也。门屏之间曰著。”
2、乎而:语气词连用。
3、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悬挂的玉,下垂至耳,塞耳蔽听。
4、素:与下文“青”、“黄”皆指美玉之色。
5、尚:加在上面。《集传》:“尚,加也。”
6、琼华、琼莹、琼英:皆为美玉之名。姚际恒《诗经通论》:“琼,赤玉,贵者用之。华、莹、英,取协韵,以赞其玉之色泽也。”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诗经故事:
出嫁的头天晚上,董方君是哭了嫁的;
太阳西斜时,下书先生就到了家,过了三色礼、离娘肉,说了迎娶的时辰和安排,村中的几个小姐妹就都来到了方君的闺房中,两个嫂嫂也来陪着,大家就长一声、短一声的哭了开来,两个哥哥在外面听的久了,心中未免觉得潮乎乎,围着妹妹的嫁妆,转了两圈后,又各自跑自家里,拣了些贴已的贵重之物,把来交与娘,塞进了那口樟木大箱中。
哭到鸡叫头遍时,娘发话了:“行了,行了,一大早迎娶的就来了,也该歇歇了,姑娘们都在床上靠靠,老大老二家的回自家屋里打个盹就过来。别误了烧饭。”
笙、萧之声把一屋的几个姑娘吵醒时,日光已透过窗棂洒在床上;娘头天晚上就把嫁衣放在了床前,几个姐妹忙手忙脚的为方君打扮起来,二婶子来为方君绞开了面,盘起了发,里外新衣都换好,再把嫁衣外面罩,忙合一阵后,就把一个毛头丫头变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新娘子。
堂屋中的酒饭毕后,大哥进来把方君背上了肩,临出门时,娘递给她热乎乎的一包荷叶鸡蛋饼,让她揣进了怀中,悄声别言传。
出了门就上了车,方君的那个他,挥起长鞭,叭叭叭抽了三响,大车在院中转了三圈,把长鞭递给了同来的车手,自已跳上另一挂车,急匆匆的先朝回跑去了。
董方君的车子在笙萧声中慢悠悠的走着,后面跟着拉嫁妆的五辆大车,二三十个小伙子使劲的唱着笑着,还时不时的掀天车帘问方君:“新嫂嫂是想快走?还是想这样慢慢的悠?”却又都不等回话的缩了头去,接着就爆出一阵爽朗的笑来。
走的在慢也有个到的时候,太阳西斜时车也到了大宅前,虽说是宅里宅外站满了人,董方君还是第一个感觉到了,在车上只看见了一个高大的背影的他,正静静的立在大宅门口的屏风前,扶她下车时,她斜视中只看见了他帽子上坠着的那块玉石耳充在放着光,光闪着似乎是块白玉呢。还没看清周围的笑声一起,吓得赶忙低下了头来。
进大厅时,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目光却还是落在了那块玉耳充上,却惊讶的发现那玉摇摇晃晃的放着青光了,“小心脚下!”他温和低声的提醒了她,方君忙又低下了头。
大堂中的烛光飘飘,司仪大声的唱着颂词,把主人的心意说给众位亲友,也把亲友的祝福,唱给两位新人。
方君在吵嚷声中,还是忍不住又看了他的的侧面,一瞥之中,她看见那耳充变黄色的了,回闪着烛光,一跳一跳的,似是两粒金豆,挂在那人的两耳之下,这是个什么宝贝呢?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