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园林建筑
中国的园林建筑起源很早,大概在殷商时期就有园林的建设。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诗经》中,就出现了许多与园林有关的记载。下面来看看!
一、园:
《诗经·郑风·将仲子》中,有“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毛传:“园,所以种树木也。”《说文》也说,“种果为园”,可见,那时的“园”主要指果园。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乐彼之园,原有树檀。”这里就明显地看出,这个“园”是个果园。
《诗经·魏风·园有桃》中有“园有桃”、“园有棘”,这里的“棘”是枣树。这个园子也是果树园。
《诗经·小雅·巷伯》中有“杨园之道,猗于亩丘。”这是一处靠近亩丘的树园,并且有个名字叫“杨园”。是“杨家”的园子,还是以杨树为主的园子,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它让我们知道,这也许是中国园子命名的开始。
《诗经·秦风·驷驖》中有“游于北园,四马既闲。”的诗句,看来,那时的园子已经很多,有方位上的指称了,这里是“北园”,想必也有南园、东园、西园等等的称呼了。
二、圃: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诗中有“折柳樊圃”的描述,是说折了柳枝去围菜园子。《说文解字》中说,“种菜曰圃”。这就很显然说明,诗中的“圃”就是种菜的园子。
《诗经》中还有一首诗《诗经·豳风·七月》,诗中说“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这里说明了是场圃,就是打谷场。
可见在《诗经》中,“圃”有两个用法,一是指“菜园子”,一是指“打谷场”。如果园中有圃,那就是大园子中有小菜园。
三、囿:
《说文解字》解释“囿”为“苑有垣也”。《诗经》中毛苌的注解是“囿,所以养禽兽也”。两个解释合起来看就可以知道,所谓“囿”,就是有围墙而便于养牲畜的大园子。
《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的描写,说是周王在灵囿中游玩,那些牡鹿都安静悠闲地喂着自己的小鹿。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囿就是周王家的.养牲畜的地方。或者说就是一个动物园。
后来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说灵囿:“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稚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是说周文王这个“灵囿”,有方圆七十里,是足够大的了。但是那时周文王还有点民主气氛,他不是独霸灵囿,而是与民同乐,老百姓也可以到园中逛逛。再往后来就不行了,到了战国后期,尤其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们建的苑林,就成为皇家的私家林园,普通民众是进不去的。
四、台:
台的起源是祭祀的需要,人们为了对于祖先或神鬼的敬畏,在平地上建筑高台,即使是在山上,也要用石头或者土堆出一处高台来。这就叫灵台或者神台,后来也叫“坛”。
后来人们发现,为了防水需要,人们在建筑中抬高地基,这样就可以防止地基下沉和房屋倒塌。这就是所谓的高台基。
《诗经》中专门有一首诗是说筑台的,就是《大雅》中的《灵台》,诗的开头就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始”,专家解释是经度计划、开始创建的意思。这个“灵台”,“灵”有善意、敬畏之意,“台”就是建在平地上的高台。“经之营之”就是经度谋划,后来就形成“经营”一词,皆含有图谋策划运行的意思。这里的“灵台”显然不是一般的高台,而是一处神圣的建筑,不然也不会慎重其事,经度谋划,发动民众去建【“庶民攻之”“庶民子之”(“子”同“滋”字)】。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的“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一句诗,这里的“台”指的是“莎草”,而不是高台。)
五、阙:
《诗经·郑风·子衿》中有一个“阙”字。诗为“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的是女子在城阙上走来走去,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到来。在金启华译注的《诗经全译》书中,把“城阙”解释为“城楼”(本书196页)。而引用的闻一多《诗经通义》说:“盖城墙当门两旁筑台,台上设楼,是谓观,亦谓之阙。···城阙,为城正面夹门两旁之楼。”(金启华《诗经全译》本第197页)如此看来,这里的“城阙”就是“楼”了。我认为,“阙”可看作“瞭望楼”,和真正的楼房不同,那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楼房。但是也可认为“阙”是“高层”建筑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高层建筑不但便于远眺,更在于可以使园林建筑物更加美观、多样。
六、池、沼:
大型“园”“囿”中,都有“池”、“沼”、“泉”、“河”等与水有关的设施,这是养殖、垦殖的需要。
《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是说羊群有的下山坡,有的在水池边喝水。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无饮我泉,我泉我池。”不论什么时候,水对于人们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么多的大军驻扎在我们的地方,请不要贪饮我们的泉水、池水。我们的泉水池水被你们饮光了,我们怎么办呢?
《诗经·大雅·灵台》有“王在灵沼,於牣鱼跃。”,写的是文王在灵沼前,看着鱼儿活蹦乱跳。
七、林:
诗经在关于“林”的记述不少,都说的是树林,如《诗经·小雅·正月》中就有“瞻彼中林,候薪候蒸。”就是说看那树林中到处都是草。
结论:
诗经中描写的园、囿、圃、台、池、沼、泉、阙、林等等,都和我们现在的苑林、园林、公园、湿地等等有关。诗经中虽然没有出现“园林”或“苑林”二字,但是,诗经中描述的各种建筑和各种形态,实际上都具有“园林”或“苑林”的性质。一篇《大雅·灵台》就充分说明,周文王游玩的是一处皇家园林,那里有树林、许多动物、许多草木、泉水池塘,鸟鸣鱼跃,还有高台建筑。这些设施建筑,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一处适于休闲的好去处。
说《灵台》一诗就是描写周文王的皇家园林,还是以诗为证:《灵台》第二章中有“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王在灵沼,於牣鱼跃”,都是写的周文王在灵台游玩、观赏鹿、鱼的情形。《灵台》第三章写到“于乐辟廱”,金启华的解释为“啊,快乐的水上宫”,就是在水上宫殿娱乐。这里的“辟廱”,按戴震的解释是“《传》:水旋丘如璧曰辟廱,以节观看。····”以此,可以说这里的“辟廱”就是建在水上的宫殿。《孟子·梁惠王下》有“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的记载。 赵岐 注:" 雪宫 ,离宫之名也。宫中有苑囿台池之饰,禽兽之饶。"《灵台》中的“辟廱”可能就是周文王的离宫。因为我们从诗的全文看,描写的是灵台、灵囿、灵沼、辟廱等;离宫中也有苑囿台池之设,禽兽花鸟之类;“辟廱”和“离宫”两者多所类同,认为此辟廱就是周文王的离宫花园,似不为过。
另一方面,此“辟廱”与“辟雝”或者“辟雍”是不同的,《诗经·周颂·振鹭》中说“振鹭于飞,于彼西雝”,这里的“雝”是学堂,这两句诗是说拿着鹭鸟的羽毛在西边大学堂前翩翩起舞。辟雝也称辟雍,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就是皇帝所设的学校,以教化人民。
因此,我们可以说:
①、从诗经的记载看来,从周朝开始,已经有园林建筑的雏形,具备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园林或者苑林的观赏、游玩、休息、交流等等功能。
②《灵台》一诗是周朝时代的苑林建筑的集大成者,具备了苑囿台池,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的多种建筑和功能。
③“辟廱”是水上宫殿,而“辟雝”或“辟雍”是皇家所设的学校。
【《诗经》中的园林建筑】相关文章:
1.诗经中的玉
2.《诗经》中的爱情
4.诗经中的女子
5.《诗经》中的玉
6.《诗经》中的科技
7.诗经中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