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玉在“风”和“雅、颂”三类诗歌中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
一、
据本人统计《诗经》中有玉的诗篇一共有三十三首。现将《诗经》中涉及玉的诗篇整理如下:
国风中涉及玉的诗篇:
《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瓊瑰玉佩。
《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终南》:佩玉锵锵,寿考不忘。
《君子协老》:副笄六珈。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锵锵。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瓊琚。非报业,永以为好也。
《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竹竿》: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齿,佩玉之挪。
《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觹。……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小雅:
《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瓍,不以其长。
《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鞸琫有珌。
《采芑》:有玱葱珩。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斯干》:载弄之璋。《毛传》半珪曰璋。
大雅:
《域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
《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
《民劳》:王欲玉汝,是用大谏。
《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崧高》:赐尔介圭,以左尔宝。
《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江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颂:
《长发》: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受小共大共,为下锅骏尨。
二、
雅是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多数为朝廷官僚的作品。颂是西周、鲁国、宋国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和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
一、无论是作为装饰品还是礼器,玉都是贵族所用之物,并且具有浓厚的礼仪文化色彩。
据《史记》载:周人在终结殷商灭亡的教训与经验中,制定了一套礼乐文化体系。西周礼乐文化体系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各贵族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如宗法制度;让整个王朝有序的发展下去。玉的佩戴也属于礼制文化的一部份。《周礼》在“玉人之事”中详细记载了镇、圭、瑁、珑、瓉、琬、琰、璧、琮、璋、瑑、珩等玉器的尺寸及使用功能。
1.玉是贵族所用之物。
诗经中《小雅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瓍,不以其长。”这是一首讽刺乐歌,其意思是:贵族子弟能佩戴玉饰品,不是因为他们良善。《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都,当指镐京。琇,一种美玉。人士,指贵族。《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圭,一种玉制的礼器。侯乃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颂长发》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受小共大共,为下锅骏尨。这是宋君祭祀成汤及其先王的歌曲。成汤以大小玉赏赐下国诸侯,做恒圭用,穿旒用。由此可见,玉多伴随着贵族、诸侯的出现而出现,无论是奖赏有功之臣还是诸侯朝见天子都用到了玉。
2.玉作为一种礼器。具有浓厚的礼仪文化色彩。
先秦祭祀是一项隆重庄严的活动,祭祀礼仪等级森严,名目繁多,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礼记王制》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1]祭祀者的地位越高,祭祀的对象也就越多。同样祭祀用的器物也有严格的规定。先秦人相信万物有灵,玉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被用于祭祀活动中。
诗经中用于祭祀:《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瓒,以玉圭为柄,柄的一端有勺。周代贵族祭祀时,铺白茅于神位前,灌酒于白茅之上,以象神饮。瓒就是舀酒用的[2]。
玉佩是贵族阶级必不可少的随身饰物,先秦对饰物佩戴也有仪制。不同的等级使用玉器的规格不一,有严格的规定。其乐句中出现了:璋、瓒、圭等玉器名称。于用于诸侯朝见的《大雅域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这是一首歌颂周王及大臣的乐歌,其中我们可见周朝大臣朝见君主时,手执璋的礼仪规定。
三、
风原是乐曲的通名。《大雅·崧高》云:“吉普作颂,其诗孔硕,其风甚好。”此处风指的此诗的曲调。《左转·成公九年》:“乐操土风”土风即本地曲调。由于乐曲的内容和形式一般是风俗的反应,所以风也与风俗有光。十五国风也可以说是十五个诸侯国风俗。
一、风中涉及有玉诗句的主要类型:
1以玉作比现象:《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皆是以人比玉,无论男女皆是赞美其品德,与美貌无关。
2国风中的佩玉现象:
侧重对玉的.色泽描述:《卫风·淇奥》:“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曹风·鸤鸠》:“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上述诗中的“弁”都指皮弁,即一种鹿皮小帽。《郑笺》:“会,谓弁之缝中,饰之以玉,皪皪而处,状似星也。”会弁以玉就是弁的缝中用美玉来装饰。
对玉的声音的关注:《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锵锵。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用玉碰撞发出的声音比喻女子的德音。《终南》佩玉锵锵,寿考不忘。《竹竿》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齿,佩玉之挪。是
3玉作为馈赠的礼物:《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瑰玉佩。《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瓊琚。非报业,永以为好也。《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二、风中有玉的诗句反映了周人一定的审美特质:尚“德”
首先,从周人对天与祖先的认识出发,周人认为天、帝是至上神,祖先神居于天之下,受天的支配。“天乃大命文王,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3]周取代商是因为殷商无道,周人接受天命。从殷商灭亡的前车之鉴,得出由于殷人丧德,从而失去天命的保护,“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因而周王朝提出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敬”字的意思是警,警惕。“德”,从值从心,意思是心思正直。
其次,周人的审美把具有德的人和事视为美。“伍举论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核心是,美在人的德行,而不在于外表。再有周武王在攻入朝歌,建立周朝后,采取的措施:“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戈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4]既是彰显其以德治天下。
玉又如何与周人的尚“德”审美特点有关呢,周人评价一个人美不美多在于其的德行。合德合礼是为美。[1]至于《小雅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瓍,不以其长。”长,善也。《广雅释诂》也是指其德行而言。雅是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多数为朝廷官僚的作品。所谓上行下效,至于风中《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既然周人以和德为美,对公族的要求当然也须合德合礼才为美,在此诗句中对“彼其之子,美如玉”的赞美相必也是对其德行而言。至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锵锵。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更是不言而喻。
【诗经中的玉】相关文章:
1.《诗经》中的玉
2.《诗经》中的玉饰
4.《诗经》:玉
5.《诗经》中的爱情
6.《诗经》中的科技
7.诗经中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