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因一张叫作录取通知书的纸,我和小博聚在同一屋檐下。
大一的时光,也许只有“自由”两个字可以用来形容它。自由到无聊了,我摊开一本书钻研起文学,小博拾起针线绣起了女红;寝室里的另外两个,都被爱情绑走了。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寝室那张桌子上,我在桌子的这边看书,小博在另一边刺绣,我们俩面对面,却各忙各的,谁也不看谁。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不停地跟我聊着天。我呢,只是有口无心嗯嗯啊啊地搭茬,看到精彩的句子时,会情不自禁读出来。她却以为是在和她攀谈,还不时夸我出口成章。偶尔听到“哎哟”一声,一定是小博手里的针又在她的指尖上制造出一颗鲜红的“朱砂痣”。晚饭之前,那两个会哼着歌走进来,看都不看我俩一眼,换了身漂亮行头又急匆匆地出去,关门之前,一定不忘说一句“帮我打壶水”。就这样,两个人,四只暖瓶,在一条熟悉的小路上,走过了大一。
后来,我恋爱了,再后来,我又失恋了。失恋之于女人,如同冰山之于泰坦尼克。我记得我整整卧床四天,不起不食,任何人的劝说都无济于事。
系主任的课无人敢逃,点名册上若是少了一个勾勾,你就是有孙悟空的障眼法,这学期也休想蒙混过关。那几天,小博学会了分身有术。她与我的学号相差二十多人,她在答完自己的“到”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披上我常穿的一件外套,将扎起的头发散开,然后悄悄转移到我的位置上,剩下最后的几秒钟,清清嗓子,努力把音调升高一个八度。这时,老师刚好说出我的名字。那个学期能够顺利拿到学分,我感谢那件“工作服”和我们被别人说成段子的友情。
大学的美好时光终结在大四,我们都开始在各种人才市场、招聘会之间疲于奔命。
那段日子是辛酸而苦涩的。招聘会大多开在大学里,而大学又都在市郊。每有招聘会的日子,我们俩常常是早餐前就出门了。背包里面鼓鼓的,除了若干份求职简历,还有矿泉水与白面包,当然,也塞满了我们沉甸甸的希望。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往往已是晌午,想起背包里的面包,却发现已经被挤成了杠头。咬一口,噎着咽不下,扬起水瓶,瓶子里折射出七彩的阳光。顿时,又觉得这日子甜蜜,有阳光、有希望,还有小博。
毕业后,小博被单位派去了远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想她,拿起电话又放下,怕是在忙着,于是编辑了一条信息——“丫头,干吗呢?”
没一会儿,手机铃响。
“练字,换一种笔体帮一个刚刚失恋的家伙在员工签到簿上签字。”
呵呵,她还是那个样子。
陌路朋友
两个人曾要好得几乎天天黏在一块儿,无论做什么也一起行动,到了后来见面愈来愈少,不见不见,就这样终于不在见。
许多年以后的某天,你乍然想起这个人,好象已经是那么遥远的往事了,他在做什么呢?他过的好吗?虽然手上有他的电话号码,你却总是扬不起劲找他。
朋友宛如流逝的时光,是会从你身边溜走的。假如时间没有把他带走,那么,际遇呢?识于微时的两个人,机遇相差愈来愈远,一个春风得意,一个不如意,往往不是春风得意的那个人不想继续这段友情,而是生活不如意的那个人想走开,你有怎能阻止一个失意的人去找一些让他觉得比较自在的朋友?
假如际遇没有把你们分开,那么,误会呢?不再见一个朋友了,因为他伤害了你,他在你需要的时候没有帮你一把,然而,后来有一天,你从别人口中听说那是一场误会,是误会吗?你不禁满怀惆怅。
陌路朋友,总有许都前因后果,时间,际遇,误会,爱上同一个人,或是你们各自爱上同一个都不喜欢对方。相识,相聚,又离别,然后有一天,带着一点点可惜,各走天涯路。
如何与讨厌的人相处
每个人都会遇到让自己厌恶、反感的人,不加掩饰地表露出自己的好恶,可能得罪人、恶化关系。然而,压抑自己、强颜欢笑又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为什么会讨厌别人
一个人引起我们反感,有时是因为损害了我们的实际利益,比如排队时有人加塞。但也有些时候,你们之间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你仅仅是基于对方的容貌、气场和一些言谈举止,就会产生某种厌恶感,觉得对方自私、虚荣、愚蠢、做作等。一旦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了负面印象,就会带有敌意,当与其互动时,你的注意力会聚焦到对方的讨厌之处。
不同的人反感的“触点”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背后的机制也很复杂。有些我们反感的特质,恰恰也是自己所拥有的——我爱炫耀,但我讨厌别人炫耀。“我们可以在自己讨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句话常常是对的。有时则是因为那些特质似曾相识,我们曾经被其伤害,经历过不愉快。你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你们一直争吵不断,于是,当一个急躁的家伙出现后,以前那种强烈的战斗欲一下子被唤起。不过无论是什么触动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非常看不惯的东西。
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既然我们注定会对一些特质反感,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讨厌就是讨厌,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呢?实际上,调整的要点不是伪装、压抑,而是除了你讨厌的地方之外,在这个人身上你还能不能发现其他一些让你不那么反感甚至是欣赏的地方。刚才我们提到,遇到自己反感的人,我们容易聚焦在对方的负面特质上,并一遍一遍自我强化,如果我们能多角度地感受对方,你会发现自己的态度是可以有所改变的。
两件事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首先,当你遇到一个反感的人时,给对方打分,在0到10选择一个数字,代表你的厌恶程度,0代表毫不反感,10代表反感至极,记住这个分数。然后,你告诉自己“这个非常讨厌的人不会有任何引起我好感的地方”,当你用这种极端的表述方式后,你自己都会意识到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绝对,紧接着你可以产生一种好奇:“这个让我非常讨厌的人,会不会也存在一些可取的地方呢?”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带着这个问题去观察,这样你就不会把注意力的焦点仅仅放在对方的毛病上。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有一些好的体验出现,“这个平日爱炫耀、夸夸其谈的家伙,看到有人伤心,竟然是人群中第一个把纸巾递过去的人”,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比较全面、公平地看待这个令我们讨厌的人了。你可以隔段时间再评价一下这个人在你心目中的讨厌程度,如果这个数字有所下降,你可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发现自己可以更成熟地处理这种令人头痛的关系。
当然,如果你发现不了对方好的方面,你打的分数没有变化,这也没问题,尊重自己的感受——你就是讨厌这个人。你有可能因为了解得更全面,从反感变成接纳、喜欢、收获一个友人,但也很可能总体上依然反感对方,你只需要明白这绝不是什么问题、错误。
厌恶感其实就像痛感一样是非常有价值的体验,引领着我们趋向于让自己感到舒适、快乐的人。我们的目的不是强求自己喜欢讨厌的人,而是为了更公平地看待对方,相处之时,心态能够更为平和一些。请记住,无论宽容还是“对付”对方,心态越轻松,你就会做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