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喜欢读现当代小说,固执地认为他们的价值需要时间的考验。但这一次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小说从侧面开始,首先是引出了孙少平——小说的主人公,然后再通过孙少平的视角,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在我们面前逐步展开,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十年!
孙少平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的个人经历有一种现实的代表性。因为文革的耽误,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并没灰心,不断地探索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为此他干过小工,当过煤矿工人。他在劳动,也在思考,思考着他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最后,他选择了他钟爱的煤矿工人的事业,重新回到了煤矿上。
而他的爱情呢?高中时代和郝红梅的交往应该属于青春期的萌动,而他和田晓霞的爱情是令人羡慕的,也是令人惋惜不已的。我觉得促使这两颗年轻的心结合到一起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倒和思修书上说的差不多)。尽管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田晓霞在抗洪斗争中牺牲了,使得这段宝贵的青春之恋没有划上圆满的句号。但我非常怀疑这是作家痛苦而无奈的安排。写到这儿,如同福娄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一样,田晓霞恐怕已经不能不死了。试想一下,如果田晓霞不死,情节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他们或许会结婚,然而婚后的生活呢?文中已经多次暗示到孙少平心系煤矿,不会往其它地方调。而田晓霞也有自己的事业,她是记者,不可能屈居在一个煤矿里。要想婚姻幸福美满,至少得有一个人作出牺牲。但我相信,无论牺牲哪个人的事业,作家都是不愿意的,因此他只好这样安排。否则,当青春的激情一过,留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大堆现实的问题。从这点上来说,金秀似乎更适合孙少平。但此时孙少平还沉浸在失去田晓霞的痛苦中,加之他特别不愿意耽误金秀的前程——和爱情,所以他选择了退出。在经历了这么多变故后(尤其是田晓霞的死),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血性方刚的少年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年孙少平是渴望摆脱现实的桎梏而出来——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理想,但现在他又从理想回归到现实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转而眷恋起了家庭的温馨。或许惠英嫂才是他的最后的归宿,这一点,作家已经暗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