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一生未入仕途,整个生命过程在漫游与隐居中度过,是一个完完整整的隐者,他享受悠游林泉、徜徉山水的乐趣,并在其中寻求人生的哲学和生命的真谛,始终保持自适自得的状态。
闻一多先生在其《唐诗杂论》孟浩然篇中说过“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1]孟浩然这种完完整整的隐居意识和实际行动渗透在他的诗歌之中,使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盛世隐士,诗歌创作中处处浸润着“吾道自足”的自得自适、自由自在。本文选取若干诗歌简要剖析。先看《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东方既白之时,晨光熹微,栖息在江渚之上的水鸟因晨光的照射而展翅飞翔、啾啾争鸣。诗人睡意朦胧,卧于小舟之内,倾听渡口桡声相拨,渚上禽鸟啼鸣。太阳升起照耀江面,氤氲之气已散,眼前的景象清晰可见,江面也顿觉开阔。诗人此时起身,对江盥洗,小船缓缓前行,时时可见猴猿乘危缀饮,水獭捕鱼而食。
这清晨美好的的景致让诗人不禁感叹: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仔细品味这首诗,假设你我置身此情此景,是否也能像孟浩然一样发出如此豁达的感叹呢?依“祭鱼时见獭”可知此诗所写乃孟春之景,水面刚刚解冻,寒冷之气逼人,诗人独自行进在江上,难耐寂寞清冷是人之常情。诗人却慷慨吟咏“舟行自无闷”,为何“无闷”呢?这自然不可忽视诗人沿途见闻所得到的视听愉悦:看晨光熹微、猴猿饮水、水獭祭鱼;听渚禽鸣聒,桡声相拨。再加之景致秀美,天气晴朗,更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然而,“无闷”的根本原因还在一个“自”字,虽然寂寞清冷、孤独无依,诗人依然能够淡然自得,不以之为忧闷。这一点由开篇“东旭早光芒”便可见全篇明媚轻快的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怡然自得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