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的心理描写

时间:2021-08-31

  《诗经小雅采薇》向来以末章传世,其实整篇诗文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性同样不容忽视,而这种深刻感人的思想性正是通过真实感人的心理独白、心理矛盾斗争的不断渗透逐渐彰显的。尤其是文中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抒发、对战争罪恶本质的揭露,都是通过层层对比鲜明、矛盾又统一的心理描写揭示出来的。以下是诗经·采薇的心理描写,欢迎阅读。

诗经·采薇的心理描写

  其实《采薇》一文之所以被吟诵千年,其成就并不完全局限于末章,更主要的原因是全篇诗文熔铸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以及对战争罪恶本质的揭露。而这种丰富深刻的主题却是在矛盾复杂的心理斗争中、真实的人性内心观照中深刻地反映出来的,从而引起后人无限的品味、咀嚼和深思。

一、《采薇》心理描写的内容

  《采薇》全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一位久戍的战士归途中的思绪和回忆来结构全篇。整个诗篇处处流淌、倾泻着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复杂的内心感受,而他那无奈的感叹和万千的思绪也在广阔寂寥的历史时空中飘飞,引发后人无限的感触和深思。

  (一)前三章――忧伤

  作品的前三章从“采薇”一事入手,不仅点题,同时也巧妙、鲜明、深刻地说明久戍在外的士兵有家难归、思乡念亲的无奈、悲哀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薇菜充饥的过程中,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自己的老去――从军出征时风华正茂,春光旖旎;那个“她”在依依的柳枝下含情脉脉地送行……美好的回忆瞬间从采薇菜的手心划过,就在这怦然心动之际,刺耳的冲锋号角划破了长空,更撕破了战士内心对和平、甜蜜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篇以采薇一事起兴,通过薇菜从柔嫩到老壮生长状态的描绘,让千百年间的读者自然而又同一地感受到时间的脉搏、时光的流淌――轻微但却从不间断,悄无声息却稍纵则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岁月的宝贵是任何一个成年人的深刻感触,而儿女情长是任何一个凡夫俗子的咏叹。因此,作品的前三章连用了两个“忧”――“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来叙写戍边战士念人思归的悲伤之情,以及“王事靡”、有家难回的焦急、无奈、痛苦之情。

  (二)四、五两章――豪迈

  四、五两章由“维常之华”兴起,骄傲自豪地表达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

  《采薇》四、五两章以“棠棣花”起兴可谓意味深远。棠棣花用于文学创作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诗文中借蓬勃锦簇的棠棣花比喻情深意重的兄弟之情,棠棣花由此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即用来象征兄弟情深。同样,《采薇》一诗借棠棣花起兴,一方面鲜明深刻地表达了战友们如兄弟般的团结友爱、情深意重,使读者似乎感受到了几千年前在硝烟弥漫的大周边境上戍边战士上下一心、浴血奋战的兄弟情义和英雄气概;一方面借棠棣花蓬勃开放、锦簇团团的兴盛之貌,引出并暗喻大周强大的军事实力(这里仅描写战马的词就用了三个,“业业”“”“翼翼”)。这些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大周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强大和不可战胜,深刻地表达了戍边战士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豪情壮志。

  四、五两章充满了昂扬向上、威武不屈的战斗豪情,在这里似乎一切的苦难、一切的艰难都化为乌有,都可以视而不见,只有风中那猎猎的战旗和视死如归的军魂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三)末章――复杂

  一个九死一生的战士在回归的途中都会想些什么呢?其内心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也许一个普通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庆幸、高兴”,但我们这位久戍终归的战士给出的答案却出人意料。

  一“昔”一“今”的时间对比,把战士回忆的内容定格在了当初离家出征的场景和对戍边生活的回忆上。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出征时对家乡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浓而温暖的春意似乎又渲染出一个即将开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入伍士兵带着亲人和祖国的期望难以抑制的自豪与喜悦之情。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里不仅蕴涵了与亲人道别的悲伤之情,更蕴涵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一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似乎让我们很难感受到一个久戍终归的战士死里逃生的庆幸和即将见到亲人的喜悦,更多的却是悲痛、苍老和难以忘怀、磨灭的战争记忆。这里有对残酷战争的感慨,有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叹息,有对死去战友悲痛无比的祭奠与怀念……一幕幕的战争场景在这个久戍终归的战士的脑海中萦绕,却独独没有对将来的期盼之情和希望之音,似乎一切都定格在了过去。因此,接下来的“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句使末章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之情和沉重感。

  总之,《采薇》末章表达了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复杂的心理情感:忆想当年离家出征时的喜悦自豪之情,与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回家途中的悲伤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