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反思的案例

时间:2021-08-31

幼儿园教学反思的案例

  篇一: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学期已到了期末,大班幼儿的离园已到了倒计时,借助《豆豆收藏家》这个教学活动,让三年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对园内的人、事、物更加留恋。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了幼儿能理解收藏的含义,能将心中的情感投注到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上。难点是鼓励幼儿能开口分享交流自己内心世界的收藏,不能直接收藏的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都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着。刚刚开始,我用收藏品来设置悬念导入《豆豆收藏家》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了豆豆为什么要收集这些随处可见又很一般的东西,其收藏价值是什么?一遍故事下来,孩子们都能深深体会到豆豆的心了,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明白了豆豆收藏这些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同时也说明了孩子们的心和豆豆的心是一样的。接下来是我们班孩子的收藏了,“老师,我也想收藏一片树叶,以后我看见了这片树叶,我就会想起和小伙伴在一起快乐的做游戏。”“老师,我也想收藏一颗石头,以后看见这颗小石头我就会想起和老师小朋友在这块石头上画画的时候。”“老师,我想收藏这架钢琴,以后看见钢琴我就会想起老师弹琴我唱歌我唱歌的时候。”“那钢琴这么大,怎么收藏呀?”“可以画下来呀!”这么一说孩子们又抢着说起来:“老师,我要收藏幼儿园的滑滑梯,我要把他画下来,以后看见了我就可以想起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的玩了。”“老师,我要收藏整个幼儿园,我可以用相机拍下来。”“我还要收藏幼儿的玩具,我要收藏老师、阿姨……”听听,孩子们收藏的多有价值和意义呀。所以事实证明,这两个目标点的制定还是可行的。通过提问和语言故事地一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并得到了全班的共鸣。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收藏了,将在延伸活动《惊喜留念盒》里组织孩子好好收藏想收藏的一切。

  篇二: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空气是游戏的好伙伴,它会住在皮球里、气球里、空盒子里…幼儿在玩瘪皮球的时候,总会说:老师这个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没气了。《谁住在皮球里》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能让孩子自主的思考、发现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

  活动中,我首先出示充足气的皮球和瘪气球,以此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观察皮球外部特征的同时初步感知充足气的皮球和瘪皮球运行时是不同的。当幼儿置身在游戏和表演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及不会蹦、不会滚、也飞不起来的两种状态时,知道了空气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具体的、有趣的。然后抛出问题“是谁住在皮球里呢?”此时很多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是空气,而我并没有肯定孩子的答案,为了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所以我告诉幼儿,气球可是会蹦、会滚、会飞的,会不会有小动物住在皮球里呢?以此扩张孩子的思维。当我分段讲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此时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起来,对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急切地想要知道究竟皮球里是否住着小动物!当一个个悬念性的问题再次抛给幼儿时,孩子们巧妙的接住了。“皮球会蹦?谁会住在里面呢?”(青蛙、小兔、袋鼠),“皮球会滚?谁会住在里面呢?”(轮子、刺猬),“皮球会飞?又有谁住在里面呢?”(小鸟、蝴蝶、蜜蜂、蜻蜓)孩子们根据皮球蹦、滚、飞的特点展开了想象,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到了故事的魅力,然后我再次请幼儿比较、观察使幼儿明白了皮球里有空气,是空气让皮球运动的。皮球只有充满了气,才能像兔子一样蹦、轮子一样滚、小鸟一样飞。

  故事《谁住在皮球里》将幼儿心中一掠而过的那丝疑惑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并因此激活了幼儿去探索、发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认识空气充入皮球之中所起到的作用。活动下来,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当我大声问孩子们,谁住在皮球里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道:“空气”。此时孩子们已将心中的`疑惑解除。

  当然皮球还有很多种运动方式,当时在幼儿的兴趣下如果多启发幼儿的探索与模仿我想效果一定还要好。

  篇三: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幼儿园教学反思的案例】相关文章:

1.教学反思的案例

2.桥教学反思案例

3.运算律案例与反思

4.《平行与相交》案例反思

5.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6.案例教学反思课文

7.《平行与相交》的案例反思

8.《运算律》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