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师教学的质量提升影响研究论文
引言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职业院校专业硬件设施在不断加强的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在同时进行各式各样的教学、专业培训,借以提升个人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保证的直接表现,且教学活动需以实践为向导,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构建中的实践知识的开发,理论与实务结合,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专业技能是衡量“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较有代表性的“无货架寿命”教师专业技能开发模式,要求教师拥有危机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增强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对于职业教师的培养,实施专业任务为导向、带有鲜明职业特征的专业技能学习,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和自身的创新元素与潜能,促使教师掌握实际技能,熟悉专业环节。研究从职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专业技能及教学行为意图形成的认可性、实践中教学行为的可行性,探讨职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影响机理,探析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对改进旅游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借鉴。
一、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
研究理论是技术接受模型,教学行为意图的前因变量是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和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教学行为意图的结果变量是教学行为。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包括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实践技术三个方面,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包括职业实务技能、职业服务态度、职业多元发展三个方面。由此,研究构建了教学、专业技能结构模型,并依此提出以下五个假设。假设1: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假设2: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教学行为意图。假设3: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教学行为意图。假设4: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教学行为。假设5:教学行为意图正向影响教学行为。
二、实证分析
(一)问卷编制与发放
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普通高职院校中从事旅游类教学活动的教师,在调查之前,根据专家对问卷内容的反馈意见,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了增删或修改,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87.5%。
(二)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模型的信度、收敛效度进行检验。采用Cronbach’sAlpha值检验测量模型的内在信度。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教学行为意图、教学行为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89、0.718、0.741、0.872,各测量项目α系数值都大于0.7,说明本次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收敛效度通过测量项目的信度、组成信度和平均方差提取三方面的测量。信度以因素负荷量评估,研究模型所有题项的因素负荷量介于0.651~0.916,且达到P值小于0.05的显著水平。组成信度是指测量项目的内在一致性,四个构面的组成信度值介于0.754~0.863,均超过0.7,表明测量模型的`内部一致性较高。测量模型各个构面的AVE(平均方差提取)介于0.506~0.680,说明测量模型平均方差提取比较理想。
(三)假设检验
研究模型经假设检验可知,在P<0.001时,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之间的结果比较显著,研究假设1可以接受。在P<0.05时,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教学行为意图、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教学行为意图、教学行为意图→教学行为、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教学行为之间的结果比较显著,研究假设4和研究假设5可以接受。
三、研究结论
在教学行为上,教师对专业技能有用性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教学能力易用性的控制直接影响教学意图,从而影响行为。当教师拥有娴熟的技能和知识时,对达成教学任务时所需具备的素质及水平的自信程度也越高,从而加强了教学行为的控制感知。准确的行为意图同样也是形成具体教学行为的必要条件,但行为意图与真正发生实际行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职业院校强调实务操作为主的背景下,研究发现专业技能感知有用性并未对教学行为形成较大的显著正向影响。教师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均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但仅仅具备专业技能并不能促使教学行为顺利实施,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与方法,将个人的专业技能进行整合进而传授是问题的关键。根据研究的结果,通过合理改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的结构,并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对促进教学质量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职业教师教学的质量提升影响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