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赣方言语体标记比较研究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客赣方言语体标记比较研究的论文

  摘要:客家祖先自北方南迁并非一次到位,使得客方言成为一种“地方化”的“合成语言”,它含有北方汉语、南方汉语、土著语言的成分。其中,在客家南迁及定居过程中,与赣语居民的关系尤为密切。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也就成为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中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本文在详尽的语料的基础上,从语体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分析两种方言在语体表达上的异同。

  关键词:客家方言;赣方言;语体;标记

  一、引言

  客家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中汉族南迁形成的一个独特稳定的民系,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各地的客家人,语言基本上相同或相通。“客家话”这一名称应当是与“客家人”这一名称同时产生的。今天客家人的子孙后代散布于世界各地,总人口已达5千多万。全国九个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客家人居住,客家方言的主体部分主要在粤北、粤东、闽西、赣南。

  赣南地区的客家人的分布打上了客家先民历次南迁的烙印,宁都、石城、兴国以及于都北部、赣县北部、瑞金北部的客家人,基本上是前三次从中原南迁和闽西回迁的客家后裔。南康以及赣县南部、于都南部、上犹东部、会昌西北部、信丰北部、安远北部、大余北部的客家人,主要是在元明之际从赣中诸县迁来的客家先民后裔,约占赣南现有客家总数的70%左右。龙南、定南、全南、寻乌诸县(安远、信丰两县南部),崇义以及大余县南部,上犹县西部,会昌南部、瑞金南部,这些地区的客家人都是在明清之际由闽西、粤北粤东等地回迁入赣南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本文讨论赣方言和客家方言语体表达标记和典型语法形式的异同。文中的“体”是指动作、事件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状态。本文中主要包括进行体、完成体、持续体、经历体。

  文中选择的方言代表点是:赣语的南昌方言和客家话的上犹方言。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方言,是赣方言的代表。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界遂川,为赣粤湘三省交界处。根据谢留文、黄雪贞先生的《客家方言的分区(稿)》,上犹县为纯客家县,在客家话的分区中,属于信片,周边分别为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区。

  二、赣语和客家话各种语体的比较南昌话和上犹客家话语体表达的共同点主要是:主要用虚词、助词等词汇手段表示各种“体”。其不同点我们分语体具体分析。

  (一)进行体

  南昌话进行体用“在”表示。“在”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副词,直接加在动词前,构成“在+V”,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二是作介词:构成“在+N+V”,其中N为动作发生的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在某地进行。如:①外头在落雨。

  ②渠在房间里写字。

  上犹话除了用与南昌话相同的“在”以外,还可以用“稳”作为进行体标记。“V+稳”的语法意义是:V的动作正在进行之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V+稳”的语法意义,南昌话仍用“在+V”或“在+N+V”表示。

  如:

  两个人在说着话。/我们两个人在说着话的时候,他来了。

  ③南昌话:渠两个人在话事。/我两个人在话事个时间,渠来了。

  ④上犹话:渠两个人在话事。/我们两个人话稳事,渠来哩。

  上犹话中的“V+稳”还可以重叠为“V稳V稳”的形式,强调正在进行。一般单独成句,主语不出现。如:⑤话稳话稳,渠就来哩。(我们正说着他,他就来了。)⑥做稳做稳,大水就冲过来哩。(我们在做着事,大水就冲过来了。)(二)完成体南昌话表示完成的体标记有“了”和“撇”,上犹话表示完成的体标记有“哩”和“了”。如:他买了菜。/白白等了这么久。

  ⑦南昌话:渠买了菜。/冤枉等撇港久。

  ⑧上犹话:渠买哩菜。/冤枉等了咁久。

  在上述例子中,“渠买了菜。”中的“了”我们称为“了1”,“冤枉等了咁久。”中的“了”我们称为“了2”。

  “了1”与“哩”的语法意义一致,“了2”与“撇”的语法意义一致。南昌话谓词后的“了”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动词,作结果补语,意为“完”,念[liEu213],记作了0。如“吃得了”“吃不了”;第二种是助词,用于句中谓词的后面,作完成体的标记,念轻声,记作了1。如“吃了饭”;第三种也是助词,用于存现句,兼表完成和持续,记作了2。第四种是语气词,用于以谓词结尾的句末,兼完成和已然,也念轻声,记作了3。上犹话的“哩”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助词,用于句中谓词的后面,作完成体的标记,记作哩1。第二种是语气词,用作已然体的标记,记作哩2。哩1和哩2都念轻声。

  南昌话谓词后的“撇”也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动词,只作补语,与普通话的.“掉”相对应,念[phwt2],记作撇0。如:“吃撇该碗饭”。在连动句中,撇0放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可兼表完成。如“卖撇东西到广州去”;第二种是完成体标记,由动词“撇0”虚化而来,念轻声,记作撇1。上犹话的“了”与南昌话的“撇”完全对应,因而也有两种用法:与撇0用法相同的记作了A。如“食了该碗饭”。与撇1用法相同的记作了B。了A和了B都念[li32]。

  (三)持续体

  赣语和客家方言的持续体都主要借助词汇和形态两种手段来表示。南昌话表示持续体的语法形式有:V+倒、V+了2、紧+V,或者是使用动词重叠的方式;上犹话中表示持续体则不使用“了”,而是使用了语法标记“稳”。为与进行体中的标记“稳”区分,我们将这里出现的“稳”称为“稳1”。

  1.V+倒

  此形式中,“倒”念轻声,相当于普通话念轻声的“着”。“倒”在南昌话中只用于两种句式:(1)V+倒(+O),多为祈使句;(2)V1+倒(+O)+V2(+O)。“V1倒”可以作为V2的方式或手段。而“V+倒”在上犹话中可用于各种句式。如:你坐着⑨南昌话:(你)坐倒!不要坐倒,徛倒。

  ⑩上犹话:(你)坐倒!不要坐倒,徛倒。

  不要坐着,站着。

  11.南昌话:不要坐倒,徛倒。

  12.上犹话:不要坐倒,栖倒。

  你坐着说。

  13.南昌话:你坐倒话。

  14.上犹话:你坐倒来话。

  他拿着几块钱上街去了。

  15.南昌话:渠拿倒几块钱上街去了。

  16.上犹话:渠拿倒几块钱去上街。

  2.紧+V

  若要表示动作没完没了的持续着。可用“紧+V”的形式。南昌话和上犹话都是这样。“紧”后面还可以出现进行体标记“在”,或是“港”、“咁子”(这样)等词,以强调动作正在没完没了的持续着多含有腻烦的情绪。“紧V”也可重叠为“紧V紧V”,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不要老是说他。

  17.南昌话:不要紧话渠。

  18.上犹话:呒要紧话渠。

  老说老说,耳朵都要吵聋了。

  19.南昌话:紧话紧话,耳朵都等(被)渠吵聋了。

  20.上犹话:紧话紧话,耳朵都拿(被)渠吵聋哩。

  3.V+了2

  南昌话中的存现句可用动词加“了2”表示持续,“了2”在表示完成的同时兼表持续。而且这类句式只能用“了2”兼表示持续。上犹话在这种句式中一概用“倒”作持续体标记。如:墙上挂了一幅画21.南昌话:墙上挂了一副画。

  22.上犹话:墙上挂倒一副挂历。

  4.V+稳1

  上犹话中的“稳”除了作为进行体标记外,还可作为持续体标记,这是南昌话所没有的用法。如果是表示“保持不让松动”的动词,如“钳、捧、霸、提”等,上犹方言一般要用稳1作持续体标记,而不用“倒”。南昌话则仍用“倒”。如:钳住那根铁丝。

  23.南昌话:钳倒该根铁丝里。

  24.上犹话:钳稳1该根铁丝子。

  除了上述的典型语法形式外,以动词重叠形式表示持续多出现于以下两种情况:当表示某一动作在持续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其重叠形式是:VVV,V或是V啊V,V;当表示动作不停地持续下去,且出现在谓语位置上:V啊V。在南昌话中,这两种形式都可以用,且可互换,在上犹话中,只用“V啊V,V”这种形式。如:我坐着坐着,坐得睡着了25.南昌话:我坐坐坐,坐得困着了。

  26.上犹话:我坐啊坐,坐得歇沉哩。

  他在沟里摸啊摸,摸到一条鱼。

  27.南昌话:渠在沟里摸啊摸,摸到一只鱼。

  28.上犹话:渠在沟里摸啊摸,摸到一只鱼子。

  (四)经历体

  经历体表示有过某种经历,它的标记比较简单,在南昌话和上犹话中都是“过”。如:他弟弟去过上海。

  29.南昌话:渠老弟到过上海。

  30.上犹话:渠老弟到过上海。

  三、结语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赣语和客家话语体表达方式的共同点是:主要用词汇手段,但有时也用形态手段这里的“词汇手段”指虚词,“形态手段”指词的重叠。二者的不同点是:(1)表示同一种体所用的手段不完全一样。

  如:南昌话进行体只用词汇手段:“在+V”,而上犹既要用到词汇手段:“在+V”,又要用到形态手段:“V稳V稳”。(2)表示同一种体,虽然都要用到词汇手段,但所用到的词不相同。如:南昌话用助词“了”表示完成体,上犹话则用助词“哩”表示。(3)表示同一种体,虽然都要用到形态手段,但所用的形态不尽相同。

  本文对客赣方言的语体标记和表达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对比,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两种方言的关系对语体表达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比较研究的使用和扩展,对客赣方言关系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有所借鉴的。

【客赣方言语体标记比较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1.外语体验课堂研究的工作计划

2.中外税制比较与中国税改方向研究的论文

3.日本大木雅夫对比较法思想史的研究的论文

4.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中西比较研究的论文

5.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论文

6.地理研究的主题论文

7.语用预设研究的论文

8.关于楚辞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