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科学新课程;创造性思维
论文摘要:如何在自然、科学课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当今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它包括对学生道德、情感和智能的培养。其中,智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实能,即知识;另一部分是潜能,即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如何在自然、科学课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自然、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乃是通过发现和应用事物的规律,预测、推测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变化规律,或设计制作某种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着下列特点:
1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 具有敏锐的感知与观察力:
3 善于分析矛盾,突破传统认识与思维:
4 具有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5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不但与人的智力有关,而且还与人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如: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控制能力:仔细观察事物,坦率和明确地摆出自己的意见与方案,做事专注而快速,能在团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发挥自己应起的作用,善于控制情绪,做事坚持不懈的能力。
二、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在推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就会有认识、探究周围自然事物,参加有关科学探究活动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孩子天生具有一颗好奇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需要,利用合理的迁移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他们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乐于听教、认真观察、热爱动手、积极思考。等事物或问题解决后,他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如此连续,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从而对学习的目的更明确,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电》单元。电动玩具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多数孩子却把兴趣放在了玩上,这时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孩子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手中的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拆开玩具仔细观察一番。然后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从中了解到电可以产生动力。然后让学生自己用电动机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从而发挥了学生创造力。
三、设问、探究对创造性思维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援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以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应声虫,长此下去,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对于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牛顿之所以能提出“万有引力”的假说,不也仅仅是从一个落地的苹果而想到的吗?如:《彩虹的秘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彩虹的录像,看完之后我并没有提问,只是说:“看了这么美的自然景象之后,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很快就有许多学生举手。有的问:“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有的说:“彩虹这么美,它到底有几种颜色?”还有的问:“彩虹为什么是弧形的?”还有的说:“彩虹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呢?”……教师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我又说:“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动手制造一条彩虹,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并通过实验一点一点地揭示出了彩虹的秘密。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上的发明创造与想象力是分不开的。飞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蜒的启发;潜艇的制造模仿了鲸类体形。这些都证明了在生物科学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施展。如:在冰化成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让你面前的这块冰以最快的速度化咸水吗?”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着,有的用吸水纸,有的用酒精灯加热,有的用嘴吹等等,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快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自然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热爱创造活动,并在教学中发挥出来。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的教学、教育目的。
【科学新课程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