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三点解决心理教育的方法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1.科学运用心理测评,实现医学生分层评估筛检与诊断

  通过对高校男、女医学生进行EPQ测评显示,男、女生的P(精神质量)分低于常模,E(内外向性)分均高于常模,女生的N(情绪稳定性)分显著高于常模,可以掌握男、女医学生的精神质量均呈现精神整合形态,懂得调整及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性格偏于内向、孤僻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女医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差,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症状。又如,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以对比测量得出医学生组在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男性医学生在敌意和偏执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医学生,而在强迫症、恐怖等方面的得分则要低于女性医学生,这提示医学生的负面心理症状和障碍较为严重,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医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考虑其性格类型又要考虑其性别特征。再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比临床、精神、预防、医检、妇幼、基医、护理专业,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而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不少护理专业学生感到心身疲惫、有睡眠障碍、存在无价值感、厌烦感,提示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这可能与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接受更多的精神卫生教育、掌握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有关。对于护理医学专业心理档案的建立要关注学生对各种疾病护理的常规技术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及其抗压能力进行心理记录;学校应针对各医学专业情况进行维稳排查工作,做好相应的分级应对预案,从而主动地进行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微杜渐。

  2.实施跟踪监控与指导,用发展的眼光准确掌握医学生心理动态

  例如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他们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主流价值观积极,但是,随着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渗透和渲染,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医学生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包括各种医疗改革的深入、医患关系的交错矛盾,都使得医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发展。从高年级医学生自我鉴定中可以捕获受就业导向、价值观定向等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心理特点。有的学生对医生职业充满热爱,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有的医学生对职业前景表现得好高骛远,未能做好详细规划,他们的价值选择趋于务实与功利,对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与“以义为重”的传统道德价值理论产生质疑。以“红包现象”调查为例,低年级和90%以上的高年级学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这是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但有10%的高年级学生则认为收取“红包”是可行之事,对公费医疗或是家境富裕的患者可予以暗示或索要,以补偿医生工资待遇低的缺陷。从医学生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将心理档案所记录的内容看做是一成不变的,在心理情况自评和心理健康测评结束后,学校健康教育中心要及时将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心理情况充实到心理档案之中,实施动态的心理调查与记录,确保医学生心理档案不以偏概全、不以点概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随时观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解决,以减少学生群体中负性心理事件的发生,引导医学生端正学医态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择业。

  3.建立良好心理咨询辅导关系,使医学生心理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对不堪重负心理问题增多的学生进行减压调整,缓解因长期枯燥的学习和科研引发的强迫和抑郁症状;对有就业困惑的毕业生开展医学职业能力指导和择业心理辅导78,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医学职业特点,以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选择。可以采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78,帮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促使他们转换角度去认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和面对成长的危机,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增强医学生内在激励和自我调节能力,尽早摆脱阴影,消除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将心态调整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为踏入医药卫生事业、承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做好全身心的准备。

【总结三点解决心理教育的方法的论文】相关文章:

1.部队心理教育的方法研究论文

2.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总结

3.酒店员工离职心理及解决论文

4.高中心理教育论文

5.心理教育的论文

6.心理教育论论文

7.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方法论文

8.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