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简报

时间:2021-08-31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简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大量学生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自我中心、敏感、易怒、退缩甚至自残等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作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幼教集团总园长,朱敏一直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她观察,自2012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北京市一些中小学已按照纲要精神开展了相关工作,配备了心理教师、开设了心理课程、设立了“阳光室”等心理咨询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结合长期在一线的实践及调研,朱敏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改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呼吁全社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简报

  朱敏给记者提供一组数据:北京市中小学发展评价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第三方机构针对2014-2015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在对北京市、区各所小学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等九项内容的评分里,心理健康工作的分值均为最低点85.5,与最高分97.1相差11.6个分值。朱敏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还普遍停留在关注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升学率上,相比其他学科,对心理学教育重视度不高。而且,学校配备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缺乏,队伍不稳定。

  朱敏坦言,“有的小学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有的中学一所学校里仅有一名心理教师,师生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学科。”她还发现很多中小学的心理教育至今没有规范的教材。“很多小学,压根没有安排心理课的课时,中学即便有,课时也很少,每班每周还不到1课时,不能连贯地学习。再加上由于师资、场地、课时等条件所限,目前的心理课多以授课传播知识为主,做不到《纲要》中要求的‘游戏’、‘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教学方式,学生兴趣不高,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更让朱敏心忧的是,很多小学甚至没有专职心理教师,而由音乐、体育、美术等老师兼任。

  基于此,她呼吁改革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从小学起开展科学、高效的心理教育。她认为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并加强宣传,营造一种科学的观点。另外,建议增加编制、增配足量的专职心理教师,并保证课时和待遇。第三,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再者,组织专家编写科学规范的教材,保障心理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朱敏还特别提到了引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要完善督导、监督机制,不仅由教委督导、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同时引进家长委员会及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心理教育效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