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2016年里,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L型走向明显,我国银行业在“资产荒”与市场风险加剧中走过了艰难一年。
展望2017,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平稳增长,但在全球化倒退和全球流动性逆转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仍难言乐观。
作为支农支小主力军的农商银行,2017年将面临的最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近日《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分别对全国120家农商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04份,其中东部地区32家,占比31%;中部地区28家,占比27%;西部地区44家,占比42%。
调查显示,各机构对于如何压降不良贷款最为关注,盈利能力、利润增速持续下降,各机构表示压力最大,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成为各机构年度最大挑战。
1
不良贷款最受关注
日前,银监会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拨备覆盖率175.5%,资产利润率0.99%,资本利润率13.2%,资本充足率13.3%。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15年末的1.67%增长0.14个百分点。
对此,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共有68家农商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表示,2017年最为关注不良贷款变化,占比达65.38%,其中,东部关注度为50%,中部关注度为45%,西部关注度为73%。
在此之前,根据多个地方银监局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银行业运行数据显示,不良贷款出现了区域性的分化,东部地区呈现出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则是“双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不良贷款现在呈现的其实是早暴露、早企稳、早回落的特征。按照产业受冲击的先后顺序,东南沿海其实是最先感受到经济调整压力的,所以其不良贷款显露得最早,而中西部地区反应得要晚一点。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还会有上升的压力。不过,随着经济企稳和化解不良政策的实行,情况会逐渐转好。”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调整当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这一轮调整中压力比较大的一些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等主要分布在中西部,随着去产能继续推进,其不良贷款短期内还有上升的压力。
“煤炭去产能山西是大头,山西煤炭去产能晋城是大头”,山西一家农商银行董事长在调查中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和削减落后产能过程中,该市相继关停了一大批煤炭、钢铁等上下游企业,但农商银行如何支持供给侧改革、走出“僵尸企业”困局仍然是一道难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在近期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运行研究》预计,2017年国内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小微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仍将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仍未见底。但考虑到宏观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且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成果逐渐显现,加之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扩容等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增加,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将处于可控水平,预计全年不良贷款率将会维持在1.8%-1.9%的水平。
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业内专家指出,面对不良贷款增长风险,农商银行应当加快转型发展速度,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调整信贷结构,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对此,福建省尤溪县联社理事长余道业认为,对于生产经营尚能维系的借款主体,银行除了不能压贷、抽贷外,还要视其不同情况“放水养鱼”,并实行“封闭运行”,严防资金挪作他用;对扭亏无望的借款主体,应想方设法引人战略投资者(合作伙伴)或实施资产整体转让;对受让方或重组主体,银行要在贷款利率、期限上给予适当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