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申诉状(2)

时间:2021-08-31

  新行政申诉状范例2

  申诉人(原审原告):冯xx,身份证号码 xxxxxxxxxxxxx,男,xxx年3月15日出生,汉族,大学文化,xx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干部,住xx市x路x号x栋,联系电话xxxxxxxxxxx,

  被申诉人: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住所地xx省合肥市长江中路333号

  法定代表人:刘xx,厅长

  二审第三人:xx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xx市三堤口。

  法定代表人:张xx,董事长

  申诉人因不服被申诉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批准纠纷一案,不服xx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xxxx)合行初字第6号行政判决,现依法申诉。

  申诉请求:

  1、撤销xx省高级人民法院〔xxx0〕皖行终字第00016号行政判决,依法改判撤销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社秘〔xxxx〕2号《关于孙贵基等1206位同志退休的批复》中关于冯xx提前退休的决定。

  2、一二审诉讼费用被申诉人承担。

  申诉理由:

  一、基本事实:

  申诉人自1xx2年11月参加工作至1xx0年在工程处任材料员;1xx0年—1xx0年6月任材料主管,工作内容:市场采购,仓库管理,定额消耗;1xx0年6月—1xxx年3月任工程处矿建三工区经营副主任,工作内容:分管经营,财务、供应、计划、食堂、服务公司;1xxx年3月—xxx4年12月任工程处供应科副科长和供应支部书记,工作内容:负责全处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及党务工作;xxx4年12月—xxx5年5月在工程处物业管理处任总支副书记,工作内容:党务工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xxx5年5月—xxx6年2月任杨庄项目部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工作内容:党务,安全生产,工会工作;xxx6年2月—xxx6年x月,工作内容:工程处杨庄项目部宣布解散,搬到工程处后三楼招待所留守;xxx6年x月—xxxx年10月任工程处调度所所长,工作内容:整理办公设施,打扫卫生,贯彻文件,上传下达,精细化管理(4c2s),xxxx年3月任工程处防汛办公室主任,负责“三防“工作。xxxx年3月离休。

  二、被申诉人审批行为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且程序违法应当撤销。

  (一)申诉人从事管理工作,根本算不上从事井下岗位工作,认定申诉人从事井下高温工作时间10年11个月明显错误。

  (1)认定冯xx自1xx3年4月至1xx4年10月在岱河矿从事掘进工,缺乏充足证据,不能成立。

  原审法院认为档案材料的效力大于证明,但同档案材料中的职工岗位技能工资审批表工作简历部分明确多处记载冯xx1x-2x岁在工程处工作。记载相互矛盾,且在第三人对于申诉人是否在岱河矿上班无法确定向岱河矿求证时该矿出具了申诉人不在该矿工作证明,应当认定申诉人不在岱河矿工作,原审法院为何认定冯xx在岱河矿工作而不认定在工程处工作?显然该认定缺乏依据,不能成立。而且,申诉人根本没有从事过掘进工作。

  (2)以申诉人执行的基本工资标准均为井下工资待遇,认定为井下岗位,继而将井下工作视同特殊工种不能成立。

  (3)认定申诉人1xx0年6月至1xxx年3月从事特殊工种缺乏依据。被诉人没有提供任何法律规定井下副七岗(待遇)等于或者包含于特殊工种,那么如何依据井下副七岗待遇就是(井下高温)特殊工种?

  (4)认定申诉人xxx5年5月至xxx6年x月期间、xxx6年x月至xxxx年10月从事特殊工种(井下高温)缺乏依据。没有任何证明证明岗位系数3.0(待遇)就是井下正科。因为井上正科岗位系数也是3.0,同时冯xx离开岗位后岗位系数也是3.0,从这一点可以确定岗位系数只是计算工资待遇的依据,与其本人工作内容及工种无关。实际上自xxx5年5月以来,申诉人根本没有下过井,没有享受过下井待遇,显然不属于从事井下高温工作。

  申诉人有新的证据证明1xx3年10月至1xx4年10月期间根本没有在井下工作,即使按照申诉人享受下井津贴的时间也仅有八年零八个月,而且只是享有津贴,申诉人从事的是管理工作,有时下井看一下就上来,井下工人则不同,每天要在井下工作八小时,申诉人工作条件与工人明显不同。

  (二) 审批程序违法

  1、无申请即申批明显违法。审批退休属于行政审批行为,应当先有申请,再有审查及审查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凡在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支付的各项补助费均由工人职员向劳动保险委员会申请领取,其程序规定如下:一、开始申请时,应当据实填写申请书……;二、劳动保险委员会接到申请书,查对劳动保险登记卡片后,在申请书上批准应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及其计算标准……”显然,法定程序应当是首先由其个人提出申请,然后社保部门再进行审批。没有申请,且在申诉人明确要求不要审批其提前退休事项的情况下,被申诉人仍然自行其事,继续审批,显然是超越自已职权,滥用职权。

  2、没有依法审查明显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1xxx]x号《制止和纠正违反规定办理提前退休通知》第二条第 (四)“设有特殊工种的企业,每年要向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特殊工种名录、实际用工人数及在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人员名册及其从事特殊工种的时间”、《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xxx1]20号第八条:“加强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设有特殊工种的企业,要将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及其变动情况,定期向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报告登记,并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公示制度,实行群众监督……”。但是第三人并未提供其已向有关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该规定报告登记特殊工种岗位人员情况。另外,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冯提前退休时并未依照该规定进行公示,显然违法程序规定。

  (三)审批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审批依据国务院国发[1xxx]104号文件,附件二第一条第(二)项“从事井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才能55岁退休。首先,申诉人是干部,不适用于工人退休规定。其次,工人退休文件适用对象是老年工人和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而且,申诉人根本未连续十年从事井下工作。《制止和纠正违反规定办理提前退休通知》劳社部发[1xxx]x号第二条第 (四)“……按特殊工种退休条件办理退休的职工,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的必须在该工种岗位上工作累计满x年”。申诉人从事管理工作,根本算不上从事井下岗位工作。

  三、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根本没有查明申诉人所从事工作是否属于井下特殊工种,将享有下井津贴及工资系数直接视同可以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明显错误。

  申诉人享有井下津贴数量较少,因为只是偶尔下井,并不是全年、累月享受,而井下工人则每天都在井下工作,其每天都享受井下待遇。其次,对于煤炭行业可以提前退休的工种国家有明确规定,比如〔x5〕煤劳生字第10x号

  (1xx5年12月10日)《煤炭工业部关于煤炭工业企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1xx3年x月3日劳部发〔1xx3〕120号《劳动部关于加强提前退休工种审批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劳社复[xxx0]62号《关于煤矿井下作业提前退休工种问题的批复》劳社部发〔1xxx〕x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述文件明确规定了提前退休的具体工种,对此参照,申诉人冯xx根本未从事特殊工种(井下高温)工作一天。被申诉人至今没有提供特殊工种目录,根本无法比对,原审法院主观认定申诉人从事过特殊工种显然缺乏依据。

  四、 审批行为适用法律不当。

  被申诉人适用《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错误。申诉人是干部,不是工人。其次,该文件第二条规定“从事井下、高温工作,工龄连续十年”55岁应当退休,但申诉人没有从事井下高温工作,更没有连续从事十年。

  五、xx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行为存在明显错误。

  (一)法院没有认定被申诉人程序违法显然错误。

  (二)二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

  1、法院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不当。首先,适用对象错误,申诉人是干部,不是工人。其次,适用该办法第一条“从事井下……,连续工龄满十年”,该条含义明确即连续从事井下工作十年,原审法院认定申诉人从井下工作累计满10年零11个月,明显认定与适用不符合。

  2、二审法院适用“xx省革命委员会文件革发〔1xxx〕40号《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劳动局、人事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省总工会<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1xxx〕104号文件的报告>》附件二《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明显违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首先,该附件不属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机关是xx省各行政部门,发布机关是革命委员会,既不是省级政府,也不是省级人大,不属于法律和行政规章。

  其次,该文件有个出台背景文件即中共省委组织部等七个原发文单位《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报告》,该报告阐明了细化文件的用意,该报告第一条中“……对年迈体弱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老干部、老工人,进行妥善安置……”,显然该文件仅适用于那么不能正常工作的老干部、老工人,申诉人身体健康,仍能正常工作,不适用该文件。该文件第二条有“在办理干部、工人离休、退休、退职时,要经本人申请”,是否退休应当由本人决定,而不是强制退休。该文件第二条还规定申请退休时,应经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文件。办理退休时是否属于“年迈体弱,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能依据口头,应当有医学依据。但被申诉人根本没有要求申诉人提供该资料。附件一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干部退休办法。附件二适用对象是工人,而申诉人是干部,显然不适用。

  再次,被申诉人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并没有依据该文件,甚至在一审中也没有适用,显然就是被申诉人本身也认识到适用《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不当,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变更法律适用,被申诉人显然属于法律适用错误,应当予以撤销。《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的非常清楚 “从事井下……续工龄十年”应当55岁退休,但是作为下级的具体适用文件,却无故放宽标准“从事井下、高温累计满九年”可以55岁退休,其一该条违背了行政法规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第四,我们应当注意,符合此情形的,工人可以而非必须55岁退休。二审法院却同时适用两个文件,显然是错误的。

  (三)二审法院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不开庭审理,程序违法。

  在二审中对于申诉人是否属于基层干部身份、是否属于与工人工作条件相同的井下、高温特殊工种以及从事工作的时间、行政行为法律依据是否错误等均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二审法院却不开庭审理,显然违反《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

  (四)法院明显偏袒被申诉人,明明发现了被诉行政行为违法,却百般为其寻找理由和借口,法院不再是裁判员,而是和政府企业一道混淆视听,愚弄百姓。

  法院偏袒被申诉人行为明显。尤其一审法院,直接将被申诉人答辩理由作为裁判依据,甚至连明显错误的法规名称也照搬照抄,其偏袒行为暴露无遗。二审法院不辞劳苦,直接将被申诉人未作为依据的文件直接引用为被申诉人辩解,行政机关在作出行为行为时根本没有引用的文件,如何能够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依据?难道作出行政行为时不需说明法律依据,而在诉讼中由法院补充即可吗?其实一二审法院均以实际行动说明被申诉人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法院应当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2之规定,判决撤销该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二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且适用法律不当。为此,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之规定提出申诉,请求上级人民法院纠正原错误判决,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申诉人合法权益。

  此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申诉人:

  xxx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申诉人申诉意见一份。

行政申诉状相关文章:

1.行政申诉状格式结构

2.优秀行政申诉状范例

3.行政申诉状怎么写(附范文)

4.行政申诉状格式模板

5.2016行政申诉状范例

6.行政申诉状格式之行政申诉与行政复议的区别

7.最新行政申诉状范例

8.行政申诉状结构范文

9.行政申诉状范文+申诉程序

10.行政申诉状案例

【新行政申诉状范例】相关文章:

1.行政申诉状范例

2.行政再审申诉状范例

3.最新行政申诉状范例

4.行政申诉状及范例

5.精彩行政申诉状

6.行政申诉状(样本)

7.2016行政申诉状范例

8.行政诉讼申诉状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