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作用的议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当今时代的主题, 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光荣任务。壮族伦理文化中蕴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追求, 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承和发展壮族伦理文化, 可以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关键词:壮族伦理文化;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

Abstract: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he theme of China today, and it is a glorious task of all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minorities. Zhuang ethical culture contains the aspiration and pursuit for harmony on many sides, such as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nature. Furthermore, Zhuang ethical culture shares the same value also manifesting itsel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Zhuang ethical culture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it will provide spiritual impetus and mor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ethnic areas.

Keyword:Zhuang ethical culture; ethnic areas; harmonious society; governance;

  壮族是广西悠久历史的原住民族。壮族伦理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也是少数民族同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资源中一枝艳丽花朵。发掘整理壮族伦理文化可以发现, 在壮族伦理文化中普遍蕴含“和谐”理念, 正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的宝贵资源。

探讨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作用的议论文

一、壮族伦理文化“和谐”内涵简述

  “和谐”是壮族伦理文化的精髓之一。壮族伦理文化的和谐思想包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为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提供文化资源。

  (一) 人与人和谐观

  在壮族伦理文化中, 人与人的和谐观以百姓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交往最具代表性。壮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民族。壮族伦理文化重视家庭和亲情, 在壮乡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以孝悌为主的伦理文化, 成为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道德规范, 使得百姓的生活安然有序。壮族宗教经文《布洛陀经诗》中, 伦理观最基本的内容是尊老重孝。诗中多处提到:“老人家的话就是宝, 老人家的话就是药。”[1]敬重老人、注重孝道不仅是壮乡的传统美德, 更是壮族伦理文化中的一部分。“不要欺负祖宗, 不要欺负兄长, 欺负长兄不合伦理。”[2]更是体现出壮族兄弟姐妹之间重视亲情、和睦相处的道德伦理。在人际交往中, 壮族注重友爱互助, 家庭遇到婚丧嫁娶之事, 亲戚朋友邻里都要来帮忙并且不计回报,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相谦让早已是壮乡一种高尚美德, 和谐的邻里关系遍布八桂大地。所谓家和万事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壮族伦理文化维系着壮乡千万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序。

  (二) 人与自然和谐观

  壮族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 悠久的种植耕作历史对壮族伦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耕是壮族传统文化所有内容和特征的根源和基础, 是壮族文化的内核。”[3]农耕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密切着壮族人民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长久耕作过程中, 他们认识到作物生长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 他们禁止滥砍乱伐, 注重植被的保护, 还认识到不同物种之间有着各自生息繁衍的自然规律。因此, 他们禁止过度捕捞猎杀, 遵循自然规律;他们感激自然的馈赠, 对动物有着极其宽容的心里。壮族优美传说, 如《百鸟衣》《螺师姑娘》等, 更是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农耕的发展, 使得壮族伦理文化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在今天农耕依旧盛行的壮乡, 对自然的索取和开发, 仍然坚持合理有度的原则。

  (三) 人与社会和谐观

  壮族伦理文化, 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方面, 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形式, 而且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伦理文化对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壮族传统文化中认为布洛陀是壮族民间普遍认同的“造物之主”和“始祖之神”, 基于布洛陀信仰的壮族伦理文化在壮乡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 壮族民众非常重视族群内部以及家庭内部的道德行为规范, 并将布洛陀经诗视为道德的范本, 是壮族传统的“道德经”[4]。千百年来壮族意识到人与社会间唯有和谐相处才能进步发展, 形成了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等优秀社会伦理道德, 规范着百姓的日常生活。此外, 历史上壮族也是一个饱受灾难的民族, 多次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壮族家国一体的重要性。只有与社会、与国家同甘苦共命运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 才能建设美好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