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作文(4)

时间:2021-08-31

篇四:扬州行作文

  去过多少次扬州已经无法回忆得出来了,每次去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汽车驶过文昌路时,导游会自豪地告诉我们:唐宋元明清,街尾到街头。修得再好的转盘,哪能跟文昌阁比呀?街上随处可见的文物,蕴含着多少传奇故事!

  这次去很幸运,请到了扬州的金牌导游——王导!虽然她刚做过骨髓移植手术,大病初愈,但看上去仍然神采奕奕,两个小导游尊称她老师。金牌导游果然牙尖嘴利,吐字清晰,语速奇快,短短几分钟,已经把扬州吹捧得天花乱坠!古时扬州堪比今日上海,虽未建都,但街头市井,极尽繁华,尤其以盐商为甚,齐聚徽商、晋商、浙商等等,难怪乾隆也要来好多次。还有一说,为何文人也忒多呢?因为钱多了,温饱思淫欲那是俗人,吟诗诵词,把酒当歌,磊园作画才是真正有钱人喜好的事务。所以饱学之士自然备受推崇,才会有扬州八怪的市场。

  由于停留时间很短,大家又多是扬州的熟客,所以瘦西湖、平山堂就不用再去了,选了两处稍微僻静的景点——东圈门和何园。

  东圈门是为了保护督盐府而后建的城门,保存非常完好,与繁华的文昌路平行,且很近。外面的繁华,更加映衬了这条青石板路的古朴,现在仍然住着很多普通百姓,而每扇门里都蕴藏着很多传奇故事,还和江总书记扯上了关系。

  在小巷中一路走去,导游口中的典故层出不穷,从红楼梦到儒林外史,再到李鸿章、曾国藩,甚至还谈到了曹雪芹的爷爷,感觉是个名人都和这东圈门有点关系,让大家欲罢不能。

  其实,导游是带大家去参观汪氏小院——一个小盐商的宅子。地方不大,据说都是原物,基本上属于小地主家庭,家里的四位公子,基本都毁于日本鬼子手上,看来国家的大形势才是真正掌握人的命运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导游娓娓道来,真得很难自己看出什么名堂,就像周庄、同里似的,除了赞叹人家住的比我们宽敞多了,剩下就是反问他们有网络可以玩吗?

  何园可是晚清第一名园,现在正门没法开通,大家统统从后花园潜入。园林建设现在好像没人去操那份心思了,以前估计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没有一大批杰出人物以及激烈竞争,哪能造出那麽多巧夺天工的园林呢?

  到了这类院子,一般人就不会与自己家的几十平米豪宅相比了,既然能住到跃层就很满足了,千万不要把人生目标定到建一座园林。现在的暴富者好像也没这方面需要,他们只想着挣更多的钱,没时间、更没心情享受。

  这座院子是清何芷舠购得片石山房后改、扩建而成,历时13年。此位前辈当年任道台兼扬州海关关长,清朝海关没有明确的关税,与洋人交易收税可以由海关制定,并且收取后不需上缴国库。因为清政府很害怕洋人,所以想发财最重要的是在不得罪洋人的基础上才行。这也难怪老先生49岁就选择退居二线,钱够用就行了,再受那洋罪怕是没时间享受人生了!当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回家侍奉老母亲。

  宅子里最出名的大概是贯通上下左右前后的回廊,据说还是立交桥的雏形。何氏家族家教很严,尤其注重孩子对文化的态度,说穿了,从小端正学习态度,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现在的人太急功近利,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做人啊!难怪何氏家族能有两人科举中榜,且至今还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力呢!

  这回去扬州又算开了眼,学到好多新东西,似乎离中国文化又近了一些。可是这文化太博大精深,真有些无从学起的感觉,更加感觉现在的生活质量实在不敢想,说绝了就是行尸走肉。

  还好,俺们有互联网,坐在家里可以走遍全世界,还可以足不出户,呼朋唤友,相互切磋,也不能太妄自菲薄了呀! 扬州,好地方,下次还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