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作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二:扬州行作文

  1987年的12月31日,我们匆匆离开南京,坐汽车到新兴化纤城仪征办差,在仪征办清事,下午坐汽车途经地势平坦,河湖交织的江都、汽车经轮渡转泰兴赶往扬州。在泰兴的路上,我们稍作停顿,去参观了泰兴化肥厂,在那里与该厂的技术人员交流了锅炉清华炉蓖和热电偶测温两项技术后,我们坐汽车直奔扬州。路上,满目的桑田和麻将字眼,依近傍晚到达了扬州汽车站。没想到的是汽车站破旧不堪,冷冷清清,感觉不与扬州古城相比配。

  从汽车站下车出来,一群群拉客的姑娘们蜂拥着我们,硬是拉着我们去了她们旅店住宿。晚上宿于扬州一家私人饭馆。想着明天的元旦,单位都放假休息,吃完晚饭,我们就和饭馆的主人聊起天来,合计着明天扬州的去向。

  聊起扬州,苏中门户,园林城市。历史上“富甲天下”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扬州,当今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历史文化古城。两千五百年前,江南有吴越两强,江北有一小国,叫“邗”。吴越相争,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挥师北上,占据邗,并在此筑城开河,是为扬州建城之始。而此河,便叫“邗沟”,也就是后来的大运河。

  聊起天来,大家没有放过这座古城的闲话。“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我已对古城扬州有些了解,只是不知面,这回置身其中,心中存有一定的幻想。

  最早认识扬州是高中时候读到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句。而在江西工学院学工的那些年,因为受鲁迅先生的影响,课余加紧了对其它学科的阅读,在周边几所大学和江西省、南昌市几处图书馆的借读书中,增加了对古城扬州的认识。文字留传下来很多的名人和经典故事。

  史载扬州名人迭起,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诗人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唐代高僧鉴真、宋代文豪苏轼、元代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史可法、清代文学家曹寅、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等等。在我的印象中,扬州除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还有这里的历史金钱繁华和养育出了历代美人。

  “腰缠千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景象。据南朝宋人殷芸的小说记载:“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十万贯真是个巨大的数字,虽说有些夸张,但基本可见当时扬州是适合休闲和交易的地方。人啊,为何既想忙碌赚到很多很多钱,又想闲适的悠闲的在扬州游玩。可现实情况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年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

  扬州自古出美女,“扬州美女不用挑”,可见扬州水养育了代代美人。杜牧当年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历史上扬州美女虽多出“青楼”,但都才貌双全、琴棋书画兼备,为历代文人所流连。古代文人对扬州女人有着独到的鉴赏力,秦少游一句“柔情似水”成了多少男子的择偶标准和多少女孩的努力方向。

  “扬州出美女”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多少年。扬州女人之所以安宁恬淡与众不同,或许是得宜于扬州的水吧。扬州女人的美就像江淮梅雨季节所产出的梅子,须细细地品,慢慢地嚼,方能感觉其复杂滋味中的那种单纯。从古至今,扬州究竟出了多少美女,无从考证,但她们都集容貌、气质、修养、技艺为一体,仙气、灵气于一身。扬州地处长江、淮河交汇之地,景色宜人,气候温和。这里不仅风光绮丽,且人物妖娆,自古有扬州出美女的佳话。加之饮食恬淡,故女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正所谓“钟灵毓秀”。扬州女用“小家碧玉”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她们大多安静恬淡,柔婉可人,闺秀型居多。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扬州女人更是如此,她们娉娉婷婷地走向你,如吟诗般的温存软语,似夜莺低声呢喃,让人心醉,这样的柔美女子,更能迷醉男人心,那种柔婉自如的气质如同江南山水一样令人心动。

  文字记载从扬州走出来代代美妇,如柳依依、刘细君、赵飞燕、大乔小乔、上官婉儿、田贵妃和一代画魂潘玉良。她们总把自己装扮得清爽宜人。看到这样的女人,心会变得安静,没有骚动,没有焦灼,静如止水。这些安安静静随时守分的女人,让男人感到熨贴自如、爽心悦目。她们在淡泊中体现出柔情,在矜持中显示出神秘,她们的安宁恬淡,活出了女人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岁月。

  次日元旦,我们依照先日晚上的聊天计划,首先去参观了扬州市中心“文昌阁”。文昌阁——扬州标志,位于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东关街,绵延十多里的步行街,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唐杜牧赠别:“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现在应该是“春风十里文昌路”了。东关古渡,始建于唐。盐运、漕运均有此进出。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云:“东平淳于棼,吴越游侠之士……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树一株,树干修密,清荫数亩。”南柯一梦说的就是这里。古城墙、古炮墩,史可法纪念馆、扬州天宁寺,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厚重的历史。

  据说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这条街上“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

  、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这里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游览扬州的何园和个园,但听饭馆主人讲,何园坐落在市区的徐凝门街,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存有一株。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光绪年间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何芷舠所造的私家花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个园因竹而名。个园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四季假山”,即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走过文昌阁、东关街,我们去游览了美丽的瘦西湖。瘦西湖,类似一个很大的公园,路上的人不多,湖里的船也不多。沿路走过“二十四桥”,见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莲花桥”却是“瘦西湖公园”里面最大的桥。还有一处名为“钓鱼台”的景观亭,都很好的景致,一路走过,没有消停。

  午后我们去了大明寺。该寺名闻天下,不能不去。大明寺位于扬州市蜀冈中峰。唐天宝元年(742年),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传经授戒的地方。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大明寺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朝历代不乏丽辞华章。秦少游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景区为“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大明寺内僧人甚众,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据说每年除夕,寺内举行撞钟活动,中外嘉宾咸集,共祈平安多福。在此,我们见证了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 改日,如果不出预料,我们过镇江,去金山寺重温水漫金山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