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中学生记叙文中的语言把握(2)

时间:2021-08-31

  学生记叙文的语言不但要锤炼,而且要讲究形象、生动、活泼、口语化,否则,人们无法欣赏,何来魅力?怎能感人?学生张宇在《令人发笑的一件事》中写自己胆小,在星期六晚上父母都不在家,“黑暗”与“我”作伴,周围一片寂静,忽然传来细碎的“咯吱”声,心情顿时紧张起来时,她这样写道:“我屏住了急促的呼吸,又用手拼命按住颤抖不停的腿,心狂跳不已,语文论文《浅谈中学生记叙文中的语言把握》。(教学论文 )我想,会不会是……想到这儿,我打了一个寒战,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我不敢再想下去,转身走到门背后,拿起我的防身武器——半截拖把杆,嘴里喊着:“妖魔鬼怪尽管来,我不怕你!”正在这时,只听见‘哐当’一声,我简直毛骨悚然了,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由自主地跳到床上,闭着眼,拼命挥舞着手中的半截拖把杆”。她说的孩子话,做的是孩子事,反映的是孩子生活,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她用经过提炼的语言,把自己害怕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记叙文语言以形象、生动、活泼见长,尽可能调动多种多样手法,力求最佳效果,高兴时要能写得让人捧腹大笑,前仰后合;哀伤时要能写得让人泪如泉涌,悲痛欲绝。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教育人。

  学生记叙文要反映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特点,语言就要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如生机勃勃的孩子一样,活蹦乱跳。学生王成在《欢乐的时间》中写星期天的快乐,“我往往约上几个同学,一大早便出去玩。一路走,一路唱:‘我想唱歌我就唱,唱起歌来心情无比欢畅……’对着天空唱,对着田野唱。反正是出去放松,我们没有目的乱窜,走到哪儿是哪儿,累了坐下来休息。我们有什么话说什么,不必担心说错了挨老师批评。我们的话题随着地点的转换而不同。看见一片森林,我们就猜测它们是什么时候种的,对环保有什么作用;看见蚂蚁,我们就趴在地上仔细观察,议论它们的习性,讲它们在下雨前及地震前的奇异表现……往往玩了一天下来,也没有一个主题,不知谈了什么,也说不清有多少收获,于是我们便放声开怀大笑:今天不就是为了快乐吗?”由于字字句句都是从他的心里流出来的,涌于笔端,把学生无忧无虑,尽情享受星期天快乐的轻松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流畅,充满了朝气,充满了真情实感,是一篇难得的学生佳作。板着脸孔说话、一本正经、装腔作势、追求华丽、成人化的语言,乃是学生作文之大忌,必须彻底摒弃。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飞下苦功不可。”经过几年记叙文教学,开展我笔写我心活动,通过学生写作,老师点评,揭开了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了写作的恐惧心理,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记叙文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写作水平也有所见长。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深入作文研讨,把作文教学搞得更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