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作文8篇(2)

时间:2021-08-31

  我的新年作文4

  小朋友们,想知道我的春节怎样过得吗?那就快快进入我的生活吧!

  大年三十,我起了个大早。因为远在天津的小姨一家要回来了。盼星星,盼月亮,上午十一点钟,终于把小姨一家盼回来了。我和悠悠妹妹一会儿玩小人游戏,一会儿玩纸牌游戏。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开饭啦!开饭啦!”我一看,哇!有:家乡的土鸡、香气扑鼻的酱板鸭、热气腾腾的草鱼、晶莹透剔的红薯粉、美味的三鲜……我们一家、舅舅一家、外公、外婆、小姨一家围在餐桌旁,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回荡在客厅。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爷爷家。院子里挂着红色、长长的灯笼,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院子里贴着红对联。奶奶满面笑容地走出来,说:“呀!我的孙女回来了。”下午,我听到别人家有噼哩啪啦的鞭炮声,爷爷说:“他们放完鞭炮,就会吃年夜饭了。”

  五点三十分,我家也放起了长长的红色鞭炮,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吃过晚饭,我拿出早已准备的夜光花,来到院子里,爷爷帮我点了一根蜡烛,我把夜光花点燃。哗!火花划破了黑色的夜空,我先用夜光花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爱心,还画了一个省略号,真美啊!正在我陶醉其中的时候,周围陆续响起叭叭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哇!这真是烟花的世界啊!有的像绽放的花儿,有的像刚刚冲上天的火箭,有的像……美丽极了。寂静的夜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小朋友们,我的春节丰富多彩吧?你的春节呢?

  我的新年作文5

  当我又打开老舍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时,心里暗暗赞叹北京的春节如此热闹。可又转念一想,我们黄石的春节也不逊色呀!你不相信?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我们在十一月份就开始腌腊肉、烤香肠了。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腊肉和香肠的香味。那个馋啊,甭提了!而且啊,这一年月份里还要备足年货呢!

  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了。这时便有了春节的味道。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大人们都开始忙了起来:给全家买新衣服和过年时吃的、喝的、用的。这代表着万象更新的气象。小孩子们也欢乐,随着父母买自己的新年礼物和零食。最重要的还是要买鞭炮呀!小年就像是为我们过的一样。我们个个放着鞭炮,个个在大声叫喊:“年兽快跑!年兽快跑!”

  腊月三十是除夕。家家户户都开始为团圆饭做准备,所有的人都穿起了新的衣服,屋里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都焕然一新。吃团圆饭时晚辈要向长辈祝词。饭后就开始看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不能睡觉,必须守岁,灯火通宵。到了午夜十二点就要开始放鞭炮,意思是辞旧迎新。鞭炮声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

  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去亲戚家拜年,并表示祝福。中午去奶奶家吃团圆饭,团圆饭也很有讲究,团圆饭上总会有火锅。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饭桌上不仅有火锅,还有一条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有喻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而且,这条鱼不能吃,俗称“听话鱼”。这条鱼在桌上听人们讲述着这一年里的事情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另外,萝卜也是饭桌上的常菜。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亨油”。这天还会有人舞龙,或腾云驾雾,或直插云霄。听说钻龙头还可以一年吉祥,年年有福呢!

  元宵节不仅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还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很多小区都挂满了灯笼;超市里也挤满了人,都是来买元宵的。饭后,全家人边吃元宵便看元宵晚会。那电视上的小品令人开怀大笑,这白胖胖的元宵令人回味无穷。在晚上还有灯展呢!当你刚走到文化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里灯光四照。灯有各式各样的。五颜六色的灯光美丽至极。

  怎么样,咱们黄石的春节不比北京逊色吧?

  我的新年作文6

  妈妈的家乡在美丽的富阳,今年我跟着妈妈到富阳去过年,这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宜居城市,听妈妈说富阳从2015年撤市设区开始就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城市交通越来越方便了,还建造了高铁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咱们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变化吧!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最盼着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每家的房前就会撑起一条竹竿,上面晾满了鱼、鸡、鸭、猪腿、腊肠等。过去肉类没现在丰富,而且不方便储藏,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准备,做成咸货储存起来。现在,这些基本免了,准备年货,直接到大型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仅有鸡、鸭、鱼老三样,水产、进口食品也应有尽有!对于那些不方便拎或比较重的年货,外婆会通过手机App下单,直接免费送到家。

  大年夜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日子,年夜饭可是重头戏。过去,都是在家里自己做,又包饺子,又做菜,忙得不可开交,连春晚都看不全;今年,我们是在江边的大酒店里吃,外婆还碰到了很多熟人,他们过年也在酒店里吃,好热闹啊;吃好年夜饭出来,我们沿着江边绿道一路上散步回家,沿江两岸的风景在灯光的映衬下非常迷人,灯光在江面上晕染开来,透亮了整个城市。妈妈说,以前江的对岸有好多造纸厂,江面上浮着好多垃圾,水质也不干净,后来政府关闭了一些造纸厂,五水共治后,富春江的水变得清了。

  一家人回到家,轻松愉快地围坐一起看春晚,妈妈和爸爸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用手机抢红包,好开心啊。妈妈说,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她要准备很多红纸包,包给长辈和小朋友,现在建立一个家族微信群,过年大家都通过微信红包来恭祝啦。

  过去,拜年都要从初一拜到十五,走亲访友,吃饭送礼,现在,除了吃喝,趁着春节长假,身边出去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港澳游、新马泰已经不新鲜啦,家乡人的旅行足迹已经遍布世界,春节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啦!

  在过年的变化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努力,让我们今后的日子比现在更加好,天天都像在“过年”!  我的新年作文7

  我的春节,吃了几顿团圆饭,喝了几杯团圆酒。其实北方的年味儿从腊月初八就开始酝酿发酵了,正是“过了腊八就是年”。收拾屋子,采购年货,准备吃食,样样都是为了佳节团圆。

  除夕之夜,摆上一桌子饭菜,开一瓶陈年老酒,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边聊边看春晚。虽然一年又一年,年年都如此,却并不单调,也不过时,反而一年当中最盼着这一天,盼着平时在外地工作而不得空见面的哥哥姐姐姑姑舅舅都回来,一叙亲情。去年,哥哥姐姐家都喜添人丁,过年团圆也带来了小宝贝,于是我也长了一辈,变成了姨姨姑姑,感觉又奇怪、又兴奋!团圆之时,幸福感爆棚,也深切地觉得,过年的习俗不能丢,团圆的传统不能丢,这是纽带,这是根。

  我的春节,旅了一趟游,走了两个城市。正月初三到初八,跟着舅舅,带着姥姥,游览了南京和扬州。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但我还是觉得这段抛开一切杂事烦扰的旅行时光可以让我们从生活中跳脱出来,和自己待在一起,甚至与天地精神往来。

  可不是嘛,六朝古都的一切都在呼唤着历史和过去:夫子庙人潮流淌,秦淮河民俗荡漾,乌衣巷不复斜阳,江南贡院也不见才郎,怎堪涛声依旧,尽是红楼遗梦;扬州瘦西湖的一情一景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和情怀:二十四桥明月夜,小金山顶望扬州,万花园中观百花,熙春台前当惜春……一次出行,让心灵和精神充满了能量,新的一年从这样的情怀开始,也便是鸟语花香的一年了。

  我喜欢用这样的新方式来欢度佳节,从刻板和繁琐中解脱出来,换种方式,换个心情。不忘传统,也乐于创新,这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特征,也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我的新年作文8

  坐在暖和的房间里捧着手机,接受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祝福。

  耳边是电视机里传来的《难忘今宵》和长辈不间断的絮絮叨叨。

  过去的年便在热闹与纷杂中,在觥筹交错与碗筷相接中娓娓道来。

  过去的年,过的就是新鲜。

  物资匮乏的年代,唯有过年最值得企盼。撕着日历终于赶上年集,尼龙袋里背回平日难见的物件,色彩缤纷的水果糖和一点添加剂都没有的糕点蔓延着丝缕香甜;鲜艳喜庆的年画上,张飞关羽手握利器圆眼怒睁;一把粗糙劣质的塑料花总是红的绿的,插在舍不得扔掉的酒瓶里;全家人好不容易去照相馆照张相,连表情都紧张得看起来不是那么自然。

  过去的年,过的就是嘴馋。

  小孩子一天往灶房跑几遍,总想偷吃点炸带鱼或肉干,哈喇子差点流到装食物的菜筐里,尝一点后还想再尝一点。没有冰箱的年代,大鱼大肉和熏肠,都要在院内的老树上晾干。闻着咸津津的味道,心想着啥时能敞开肚皮,把这些好吃的全部吃完。

  过去的年,过的就是仪式感。

  自己动手的喜悦足以冲洗贫寒的难堪。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与百种不重样的窗花总是最般配的。猪圈鸡圈旁贴下“六畜兴旺”,米缸面缸旁贴下“五谷丰登”,那时人与人之间很是亲热,一件喜事不出一会就能在乡邻中传个遍。

  过去的年,过得很缓慢。

  走亲戚能从初二走到十五,一大家子也没人嫌烦。但亲戚踏破门槛的壮观,让乡邻街坊间不像今天这般冰寒。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话短信。吃饭时有说有笑地夹菜,见面时诚诚恳恳地聊天。没有电子设备和高科技的年代,专注的心和真切的情就着一桌好菜,能再多扒几碗饭。

  我放下手机,联欢晚会早已告一段落。

  默默地看向窗外,长辈口中的红灯笼、花对联、噼啪作响的鞭炮声都找不到踪影。鳞次栉比间,几点柔软的灯光却依旧明亮。

  过去的年回不去了,但我们终将走过过去,总要迎来明天。

  如今的年味为什么这么淡?

  因为年味早已拌进了寻常日子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