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通用8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1

  你从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中泛舟而来,穿越历史的流光,掬起稼轩的呐喊,倾听寒山寺的钟声;你折下一枝贺知章的杨柳,赠予“倚杖听江声”的苏轼。东流的春水掀起你的名字:唐诗宋词。你浅笑低回,我莺声细语:在我心中你最美。

  你是那位要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狂士?也是,也不是。

  时光轮盘飞速倒退,携你,停在盛唐。你看,他喝的是玉液琼浆,吐的是蕙质兰心,你在他生花的秒笔下升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狂歌中,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眠在长安市上的酒家。酒入豪肠,他乘兴邀来一轮明月;笑舞剑光,他秀口一吐半个盛唐!

  那么,你是那位“人比黄花瘦”的多愁才女?也是,也不是。

  你划动那载不动许多愁的双溪蚱蜢舟,笑立在两宋之交。你巧笑嫣然,看自己由活泼到纤伤。那一位“沉醉不知归路”的天真少女,正倚门回首嗅青梅。知否,知否?曾“惊起一滩鸥鹭”的她,也曾被来客惊得“袜刬金钗溜”?时光匆匆,绿肥红瘦,水流花谢两无情,爱侣已逝,金猊香冷,她空寻寻觅觅,却只觅来那一段新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满院黄花堆积,伤心人自问: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有诗仙的豪放清新,也有易安的温婉清丽。唐诗宋词,让我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唤着你的名字,再一次轻轻地告诉你:在我心中你最美。

  你美在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中华数千年历史的滋润。追溯到千年以前,你仪态万方。你可以由苦吟推敲而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你也可以潇洒一回,酒后成诗,梦中成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般;你还可以因情而作,因境而生,在“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之后……你是无数的传奇,你成就了诗人词人,诗人词人也成就了你。

  你美在有着穿越千年的影响,有着至今依然令人赞不绝口的盛誉。凝立在千年之后,你美丽依然,活力依旧,你还是如千年前一般活着,在莘莘学子的朗诵中,在文人墨客的吟咏里。你向我们证明,你无尽的魅力,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你是水波不兴的静谧,待读;你是歌韵琤琮的欢快,待听;你是鱼浅洄游的自然,待赏;你是我心中的最美,待我大声告诉你:

  唐诗宋词,在我心中你最美!

  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2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每次读到冰心的这段话,心里总会波涛汹涌。

  爱,这是一个科学家至今也无法估量的抽象词汇。爱的力量,就像一缕阳光,鼓舞一个人克服他心中的恐惧,使他走向生命的高端。而奶奶温暖的爱,就是我心中最明媚的阳光。

  记得小时候,黑夜是我最难熬的时间。为什么一天的开头和结尾都要像剧院里一样,拉上黑幕?为什么要有黑夜?为什么?为什么让我这么害怕?

  这个人被被子包裹的密不透风,时不时露出半只眼睛,胆怯的望着窗帘。风敲玻璃的声音,总是一丝不漏的闯进我的双耳。阳台上的风铃也不甘示弱,叮叮当当的声音疾快的在房间飘荡,它也想吓死我,我更加抱紧了自己的身体。

  阿——阿飘要来了!!!只听见房门吱—打开了,我胆怯的望着门,身子不由的又使劲的往里缩。房间里拉长了一个身影。“呼—”我轻轻的松了口气,原来是奶奶。

  奶奶一脸慈祥,轻轻的来到我床边,理了理我的头发,道:“怎么还没睡呀?”她似乎是自言自语,因为还没等我回答,我就落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奶奶的怀抱很温暖,很温暖,使我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伴随着叮当叮当不疾不徐的铃铛声,我安然入梦。这一夜睡得很好,一夜无梦,即使沉睡,依然能感觉到温暖。

  第二天,阳光洒入房间,使我又重温了昨天的怀抱。那怀抱是一缕和煦的拂过心田的微风,是一首熟稔又温馨的摇篮曲,更是一地金色的阳光。

  叮当叮当,清悦的铃声响起,像是在谛听和煦的微风,像是在谛听喧闹的街市,更像是在谛听温暖的阳光。

  那一串串清脆的铃声,那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心深深的陶醉了!

  关于心理的优秀作文3

  马老师:

  您好!我因一个问题而苦恼,想请教您。我在初中时就有一个不在同班的好朋友。上高中后,我们不仅在一所学校,而且很幸运地又分到一个班。然而,随着空间距离的接近,我感到我们心灵的距离却日渐遥远。比如,他对什么事情都要争个输赢,有些事情明明是他错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明里暗里地提醒过他几回,可他就是不听,并且,有时候他还骗人。逐渐地我对他越来越反感了,就连他说话的语气我都反感,以至一听到他说话的声音,我就觉得很烦。

  马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消除我和他之间的鸿沟?

  您没见过面的学生小李

  小李同学:

  你好!你的苦恼是因为你在人际交往上走进了一个小小的误区。你和好朋友的空间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的感觉,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在人际关系上保持心理距离,使人际气泡受到拥挤的感觉。

  什么是人际气泡的拥挤?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从这个角度说,两人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可是,物极必反。人际交往中距离太小了,也会令人不舒服。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叫做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包围着一个人,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了不能满足彼此人际气泡的要求,人虽然没有挤在一起,人际气泡先感到拥挤了。人际气泡的拥挤就使人感到不舒服。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所以人际交往的艺术其实就是一个怎样调控彼此的心理距离的问题。

  由于你没有调整好你们的心理距离,不恰当地把你们的心理距离拉得太近了,没有给对方适当的自由度,你才感到对方让你有许多的不满意。就是说,你看不惯对方的某些言行举止,不一定就是人家有什么不对,可能只是彼此的个性的不同,对方的言行与你的个性不大吻合。你以为你们是好朋友,就忽略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必不可免这样一个事实,而想完全让对方按你的个人好恶来说话做事。而对方怎么可能完全和你一样呢?多好的朋友相互间也需要自己独享的心理自由呀!你忽略了这一点,于是,你感到了痛苦。

  你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马老师的建议是保持心理距离。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不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彼此留有一定的距离感。距离感是很微妙的,拉开一点距离,一来可以使彼此获得心理自由,感到多一份舒服和自在;二来可以使彼此感到对方更美好,从而使彼此的关系更融洽和谐。

  你听说过求大同存小异这句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上不管多么要好的朋友也不能过分地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应该给对方充分的独立的心理空间,允许对方有自己的个性,让对方拥有足够的心理自由度。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常常不是简单的可以论出是非对错的,更多的是个性不同的表现。

  即使是存在是非对错的事,也应该宽容别人,不必要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地挑剔。因为我们谁都不是圣人,谁都需要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不错,假如的确是对方错了,好友之间是可以相互批评帮助的。但是,这不等于强制别人一定听你的。

  总之,人际交往应该彼此保持心理距离,给别人足够的心理自由度。如此,你和好友之间也就无所谓鸿沟,你也就不再感到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