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格式实例基础知识(2)

时间:2021-08-31

  (五)通报

  1、通报的用途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2、通报的特点:

  (1)严肃性。

  (2)教育性。

  (3)典型性。

  (4)时间性。

  3、通报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事由+文种,如:《关于××学校相继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通报》

  (3)正文:

  1)表彰性通报

  正文包括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和提出希望要求等几项内容。

  2)批评性通报

  正文包括叙述错误事实,指明危害,分析错误性质,申明通报决定,提出引以为戒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等几项内容。

  3)情况通报

  正文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先写发布通报的缘由,然后写明通报事项,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一种是将内容按问题分类,分成若干个部分来写。

  (六)议案

  1、议案的用途: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议案的写法:

  (1)格式:按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海南省的议案》。

  (3)正文:写明提交议案的缘由及提交审议的事项,结尾是“现提请审议”。

  (4)落款:发文单位;发文日期。

  3.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

  (1)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

  (2)要言之有理。

  (七)报告

  1、报告的用途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种类:

  (1)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2)按行文目的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3、报告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央慰问团赴云南慰问地震灾区的情况报告》。

  事由+文种,如:《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

  (3)正文:

  呈报性报告:

  开头:概括情况,提起下文。

  主体:具体陈述情况,指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意见和打算。

  结尾:常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指示”、“特此报告,请审阅”。

  呈转发性报告:

  开头:概括介绍情况,说明原因。

  主体:汇报工作或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写明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结语: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八)请示

  1、请示的用途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请示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司关于请拨设备改造资金问题的请示》。

  事由+文种,如:《关于要求解决××地区严重积水问题的请示》。

  (3)正文:

  1)请示指示的请示:此请示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强调上,一般未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以“请核示”之类的语句结束。

  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请示是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批准或表明态度。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意见和办法的说明上,最后提出批准请求,即以请示批准的语句“以上意见当否,请审核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作结束。

  3、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用文种。

  (2)要尽量做到一文一事。

  (3)要避免多头请示。

  (4)要避免越级请示。

  4、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具体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陈述的特点明显,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在请示中虽然也可以陈述情况,但这是次要的,是为请示事项的提出服务的。

  (2)内容含量不同:报告往往要涉及多个事项或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报告比较复杂,篇幅较长;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比较多见。

  (3)行文时机不同:报告可以在工作进行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当中行文,而更多的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

  (九)批复

  1、批复的用途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2、批复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事由+文种,如:《关于修建新办公楼请示的批复》。

  (3)正文:

  1)开头部分:批复缘由,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述请示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发文时间或概括来文的主要内容;如问题比较复杂,往往用过渡语“现批复如下”,引出批复意见。

  2)主体部分:批复事项,是正文的核心部分,根据请示事项,逐条批复,一般先表明批复态度,再写明批复意见,提出指示或要求。

  3)结尾部分:通常以“特此批复”、“此复”等惯用语,也可以省略以上字句,自然收尾。

  3、批复同复函的异同:

  复函即答复性函,是专为答复问题而制发的函。批复同复函虽然都属于回复性公文,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行文方向有所不同。批复的行文方向单一,均为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而复函的行文方向灵活,它通常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平行文,有时则是下级机关发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或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

  二是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批复往往用于答复比较重要的事项,而复函则可用于答复一般性问题。

  4、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1)态度要鲜明。

  (2)内容要全面。

  (3)行文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