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散文的作文集合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的作文 篇1

  几乎是一年前我去你家,你从单调破旧的房子搬去繁华的都市,一进门却仿佛什么都未曾改变。

  我窝在空调房里写数学练习不愿出来。门虚掩,你匆忙的身影不时出现,我却不知道你在忙些什么。

  俄而你推门而入,讷讷地问我吃不吃西瓜,我兴奋地说谢谢并一把夺过,狼吞虎咽后才忆起未曾注意你是否也尝过那么一小块。我合上练习册,黑色中性笔咕噜噜地滚到一旁,书桌上白底蓝花的瓷盘载着西瓜余留的汁液,恍惚之间宛若娉婷女子。

  扭头的时候,门紧闭,你身影未见。

散文的作文 篇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规范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并没有统一语言。明朱元璋担心官员语言不能上传下达,与百姓无法沟通,曾编纂《洪武正韵》颁发全国,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间才统一使用“官话”,也就大致为今天的“普通话”;当时清政府曾于方言较重的闽粤设立“正音书院”,以矫正方言给“官话”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八大方言”体系中,福建省南靖县闽南话与客家话便占有其中两种。所以,闽南与客家方言区学生用方言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便有其历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闽南方言山区,小学生直接翻译方言的作文尤为普遍。在一篇记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学习挺优秀的学生以“我的奶奶”为题作文。文章开篇即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奶奶仅穿一件薄薄的衬衣,冻死了。”如此开门见山点出主人翁悲惨结局,确出人意料,参阅老师无不为此精妙的谋篇布局赞叹不已。接着写父亲对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读者义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现父亲“孝心犹存”,在大年夜给奶奶送来一套新棉衣——“奶奶终于笑了……”这就让人不了解了:奶奶不是刚刚“冻死”,这回怎么又“笑了”?一问,才知道学生用闽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冻得厉害”。

  诸如此类不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在小学生作文中不难发现。如“时间来不及了,我赶马上学去。”“鸡吃人很补。”“我家来了人客。”“她拦小鸭游泳。”等等。

  可见,如何矫正学生方言作文,已成闽南方言区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方言作文产生的原因及小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特点,笔者认真思考,细心考究,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首先,必须在闽南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做到“语同音”,才能确保“书同文”。

  闽南方言是学生产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鉴于闽南有其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要在短期内推广普通话,不仅难度大且极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把这一工作,视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程。或者将师生是否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交流,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考核的一项指标。

  其次,必须扩充学生的汉语言知识量,尤其是识字遣词造句和汉语语法这两方面。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方言作文,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学生文字语言量的贫乏,形成“欲表无词,欲抒无言”的干涸局面,当学生不能直抒胸意时,只好用“拼凑法”和“替代法”来表达。那么,“方言词汇”与“方言语法”就难免渗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不断丰富自己。

  学生直接经验多来自现实生活,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菜花”和“花菜”;“鸡吃人”与“人吃鸡”是一组极明显的词汇与语法的不同,教师要多引导、比较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与表述的差异。而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校内外、课内外多渠道的知识网络。所以,不妨鼓励学生“耳目并举,手脑齐用”,多听、多看、多读、多思考和练习。如此,既能充实学生的词汇;无意间掌握汉语语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创新作文题材。

  此外,要让学生掌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联系,并领会二者的适用范围。

  口头语言一般是与人交际时,对方能听得明白的通俗语言;而书面语言多以文字描述,书面形式直抒胸意。我们不反对口头语言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对一篇文章而言,口头语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说事儿》为例:“……她这一剪,一万多只鸡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达方法,“第二天”应置于“一万多只鸡”的前面,但相声角本作者却将其安置于最后,显然是为了突出“黑土”(赵本山饰)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而在闽南方言区,学生往往将许多闽南方言以口头表达方式出现在作文里,这不仅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语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语句显得很不自然。如有学生这样描写:“快上课了,我吃饱饭,赶紧上学去……”这里的“吃饱饭”与“赶紧”显然就是方言口头表达方式。倘若将其改为:“快上课了,我吃完饭,连忙上学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语境。

  由此可见,要矫正闽南边远农村学生方言作文的习惯,除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普通话外;还得依靠广大园丁,共同出谋献策,从多渠道,多方位,由浅入深,精心辅导,使广大方言区小学生能“语共音”,“书同文”,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作文 篇3

  夜晚的灯光彷若西域的黄沙,任由风吹拂着,摇曳着,等待着,那一个个的路人!感弱,质问那沙,这里可否埋下那金?

  滞朽的路灯,俨然有一丝昏黄的光打在地上,那零星的光?你在何方?我,一路人甲,低头走在这片漆黑的夜里,那良辰美景,不思过往,我只低头,固若金汤!

  娑娑的叶片作响,是否昭示着方向?我顺着声音走去,那昏黄老旧的灯光!宛若时光的旧家具噌噌作响。不知为何,饶有兴趣地我,多想起身,抬头仰望!

  可否我地关节作响,不曾瞭望,隐隐作痛,时代的苍茫。我好似步入那无尽的荒漠,无尽的灯光里,谢谢,还有你的陪伴,潜影!

  看着老旧昏黑的灯光,仿佛这只有一个太阳!走往何方你总在最中央!何苦侥幸地偏离一丝方向的犄角,多么美!恍若那古井潺潺清泉,忘发觉着,甘甜可口!

  我不知回想,这人生犹如沧海一粟,茫茫黄沙中的一粒,有了我们无法乘载的未来和过去,生命皆如沙,正所谓你是风儿,我是沙!

  莫不想滴水穿石,沙中有金,再小的星光也足以点亮天空任何一点地方!莫不想这人生平凡如常,脚步将被这流沙绊住,那缠绵,“如鱼儿得水”,莫不忘你也是那璀璨的星光,惹人耀眼!莫不念那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流沙,彷若时光,经得起雕琢方为大器,如若你是一块紫料也罢,山料也罢,既是玉石,只道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生,恍若隔世的轮回,一步一步走着上辈子的脚印,一圈一圈轮回上世纪的结局,你注定平凡一生!既是被这流沙绊住,只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何苦麻木于当下,朽木也可雕,孺子更要教,你这轮不转,下一轮则不欢!

  鲁迅道地好:“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