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关于茶的散文4

  天边那朵彩云,染尽了日出的金黄,江边粼粼的波光,闪耀着优雅的微笑,柳儿伸展飘逸的长发,对镜梳妆,青山眉黛,燕语重重。雾气升腾,隐隐约约,你的一袭白衣,在遥远的山涧妩媚山花的烂漫。柳叶为你画眉,溪水清澄你的双眸,花香缭绕你坚挺的鼻翼,山茶花绽放你的朱唇微启。笑语盈盈,紫色的面纱轻挂你面容,茶园的嫩芽,在你纤细的指尖折弯了腰,你的美貌,只有它们知道,纷纷亲吻你柔香的指肌,欢快的跳入你背后的竹蒌。

  天边那朵云彩,渐红渐亮,太阳升到半空,浓雾渐散。大山的姑娘,唱起了山歌,袅袅余音,在山间回荡。闻声而至,只听歌声如黄莺般清脆,如流水般清澈,如糖水般清甜。你的歌声,分外的婉转妩媚,高而圆润,如珍珠落玉盘,抑扬顿挫,柔韧如丝,音调错落有致,音色甜美,有声却似花开的声音,悄然幽静,缓缓而放,纵层叠脆,别味韵致。静如莲花,动如飞雀。高潮之处,动静相宜。你的嗓音,宛如天籁之声。听之品之,想象若飘至太空,似银河般美妙蜿蜒,闪烁银铃,绝纶之美。动听之处,花儿为之羞涩,鸟儿为之助唱。

  天边那朵云彩,忽然变成乌云。天色暗沉,细雨连绵。众采茶女戴上竹帽,纷纷奔回家中。那一片茶园,油绿绿,亮晶晶,荼香飘万里。你跑到茶亭中,取下竹帽,从香囊中轻拉一条手帕,拭去脸上的汗珠。无人在此,你依然优雅至极。长辫上粘满了水珠,你玉手拉下一条红绳,乌发如瀑布般飘洒开来,发丝柔细,闪亮灵动。风儿吹来,发丝阵阵清香随雨飘散。见无人,你松开面纱,只见少女的天真无邪,善良美丽,顺着你的眼眸,天然浑成于你的整个脸庞。此时,你又哼起了采茶的小调。雨儿为你流下激动的眼泪,风儿为你旋转着透明的衣裙,花儿因你收敛了笑容,鸟儿因你低声吟唱。你取出木制的茶壶,长长的,飘着淡淡的竹香,里面的荼还暖暖的,散发着一股微微的热气。你轻轻的抿一口,不自觉的闭上眼睛,呼吸着这浓郁的荼香,不禁朱唇微翘,一丝甜蜜向上的曲线如弯弯的月芽儿,那样宁静,那样甜美,那样令人陶醉。再抿一口,你的脸,你的心,彻底醉了。你微微抬起头,嗅着荼香、花香、草香、雨香,可是,你是否知道,天地万物也被你的倾世之貌,绝世之纯,旷世之雅所倾倒。

  雨过天晴,彩虹从天边架起了一座七色的桥,阳光复现,明媚耀眼,你重拾采茶时的打扮,望着天边那朵重现的云彩,你的眼里流泻着满满的期许,是期待着茶叶的好收成,盼望着那个梦中的真命天子,还是憧憬着童话般君来耕田,我来绣花的美好生活?

关于茶的散文5

  茶的名字串连起来,竟是一场凄美的爱情

  穿过庐山云雾,走过西湖龙井

  回到你我相约的莲心禅寺

  院前黄金桂树,沾着清晨玉露

  寺里朗朗梵唱,唤醒如铁观音

  池中的水金龟,戏耍水藻龙须

  我用大红袍般的手绢,裹着香甜肉桂

  泡一壶太平猴魁的隆中茶

  为你的到来,等待

  你曾说过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黄山毛峰下

  一场碧螺春雨,在竹叶青中溅开了雨花

  午子仙毫间,等来一位惠明女子

  看过苍山雪绿,见过蒙顶甘露

  也不曾如你水仙般的东方美人

  此刻

  你金骏眉头紧锁,

  凝出小种愁绪想要问你缘故,

  世界却开始模糊睁开双眼

  梦醒了

  身在普洱

关于茶的散文6

  看吧!眼前呈现的这个杯子是否让你眼前一亮,洁白的杯身呈圆柱形,高约9.5厘米,瓶口直径为8厘米。杯身的侧面有一个仿佛一弯新月的杯把。

  杯身上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深秋后的林子里一片萧条凄凉,树上叶子落光了,赤裸裸,光秃秃的树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秋天的苍凉。一个少女紧闭双眼,双手紧握站在林间。格外显眼的绿发没有遮住她满脸的愁云。她在默默祈祷,暗暗企盼,她企盼着阳春三月取代悲寂萧条。她企盼把温暖带给人们,把生机洒遍人间,她正象征着一种对光明温暖与生命的渴望与向往,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身边的小猫也闭着双眼,似乎与少年共分担这份孤寂。旁边的长椅子落着几片枯叶。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边上花瓶里娇艳可人的花朵,它们是一片死寂中为秋天气息奄奄力挽狂澜。

  沸腾的开水奔涌进茶杯里,千枯的茶叶好像久旱逢甘露,立刻熔光焕发,活力四射地涌起,使人也为之振奋。双手触到杯壁,伴着茶杯底部音乐的响起,然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端起来茶杯,用鼻子仔细去闻,一股淡淡的酸扑鼻而来,酸中夹杂着几丝甜味,一种沁人心脾的甘甜。揭开瓶盖,水气袅袅,轻轻地喝了一口,口中顿生酸意,酸中略呈苦,仔细品味,清新的甜气萦绕口中,久久不愿散去,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仔细品味着口中酸甜苦味具佳的茶,我恍然大悟:平心而论,人生中难勉遇到辛酸与挫折,但受到这一点打击与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有真能把辛酸与困苦忍耐着咽到肚中,才能体味到人生真正乐趣与甜头之所在。一口茶进肚,苦尽甘来,意犹未尽呀!树,也不再是那美丽的画圈。而是生活,的确,生活就是一杯茶水;清香里有一丝苦味。既然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那就一定有挫折,只有克服它们,才能生活在甜美中,感受到透人的清香……

关于茶的散文7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叶青给我定制的春茶,于是我就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鲜。几个老外围观了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杯子里竖立的茶芽,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我告诉他们,看茶就如同红酒里的品香一样,是中国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请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闻了又闻,就是不敢张口去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这杯水,充满神秘魔幻的东方气息,美则美矣,但真要咽下肚子,却有点勉为其难。

  我一再坚持,告诉他们喝绿茶追求的是新鲜,中国人喜欢用每年春季最新鲜的茶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老友”。

  出于礼貌,他们小啜了几口,就放在了一边。下班的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还放着满满的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时遭受这样的挫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口自己喜欢吃中餐,我对他们说,你们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吃,下次我带你们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们一脸神往,我一下子来了劲头。第二天中午,我拉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回锅肉和蚂蚁上树。

  等菜一盘盘上桌,我的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在慢慢变得诧异。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不停地说很好吃,可是他们的胃没法撒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一盘。

  于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点了左宗棠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欢欣鼓舞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菜一扫而光,我在心里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夸张地标榜自己热爱中国菜、热爱韩国菜、热爱尼泊尔菜——热爱任何一个国家的菜,就连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够接受的中国菜也就仅限于改良后迎合了他们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么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万多家中式餐厅,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在一起还要多,大城市里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上路,即使在最荒无人烟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式餐厅像灯塔一样顽强地矗立在路旁,这些中式餐厅大多是中国移民开的小型家庭餐厅。我在地图里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结果密密麻麻。

  这些中式餐厅里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真正的名称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将军的鸡肉”,左将军就是清朝将领左宗棠。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稠的糖醋酱,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点像咕咾肉。此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类一般是鸡肉和牛肉,由此就诞生了另外两道美式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有点不恰当,因为所谓的炒,其实无非是把肉弄熟了浇点汤汁,至于西兰花,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以及虾肉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这几种。所有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国人不太吃猪肉,所以中式餐厅几乎没有猪肉,不过一部分中式餐厅会提供叉烧,当然味道和中国的叉烧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鸡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还会加上牛肉、鸡肉或者虾,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么弄出来的浓酱蘸着吃。这道菜各个餐厅的口味差别极大,主要区别在于酱,有些餐厅调制的酱味道还算不错,虽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还有用了很多淀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汤,酸辣汤也很普遍。

  美国人吃完中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时店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签语饼,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味道有点像蛋卷。打开后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一面写着一句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面则会有一个中文词语,配上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签语饼是如何在美国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个小把戏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这些小中式餐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每一家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就像是连锁餐厅一样,几乎都有一样的店面、一样风格的灯箱招牌和重复率极高的店名。

  菜单也都长得很像。

  甚至连外卖盒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几万家中式餐厅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风格统一,并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颇高的美式沙县小吃是快餐,并非中国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美国的接受度却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青,我也不会觉得失望。众口难调是普遍现象,更何况是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无一不是个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宁愿这一杯早春绿茶,依旧以根根竖立的茶芽和神秘鲜嫩的东方绿,让老外好奇又犹豫,甚至暂时被“嫌弃”,也不愿它为了快速迎合老外的习惯而变成茶粉、茶包,软趴趴的一坨,没了原来的精气神,然后还要跟其他的茶包竞争。

上一篇:关于雨的散文 下一篇:关于读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