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康佳青剑湖一线老师覃建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我园科学课题“中班科学游戏资源库”而改编的科学活动《油和水》,望各位同仁在聆听的同时,多提意见和建议,这是您给我的最大支持和帮助,谢谢!

  下面我将从“教案分析”“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油和水》这节科学活动它符合中班幼儿认知发展,能提高幼儿在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也能展现我园科学特色的一个幼儿自由探索活动。其次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玩水。 油在家中和超市也能常见到的。受此启发我选择了油和水这一来自幼儿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油和水装在一起,会产生分离的神奇现象。通过活动的深入幼儿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

  二、说设计思路:

  此次科学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记录法让幼儿在做中玩、做中思、做中议、做中学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步猜一猜: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测结果——第二步做一做: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动手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猜想——第三步记一记:眼睛观察到的现象用连线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再说一说:让幼儿带着记录结果相互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延伸问题。

  三、说活动目标: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

  1.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探索的态度。

 四、说重、难点:

  重点:感知油、水的分离现象。

  难点:除了实验操作以外,记录实验结果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区分油和水

  2、物质准备:凉白开水、食物用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玉米、花生、芝麻、黄豆

  六、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猜一猜:

  这个环节我首先利用的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再利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感官辨认油和水。如果把水倒入油中会怎样呢?幼儿通过大胆猜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做一做:

  这个环节我用的是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操作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动手实验,首先让幼儿将水倒入油中,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并能用自己语言来描述,接着用筷子搅拌,再次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通过这两次幼儿的探索,能轻松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环节:记一记:

  这个环节我利用记录法让孩子来尝试为操作结果进行记录。首先出示玉米、花生、芝麻、黄豆和记录表,老师先让孩子认识这些食物,然后示范将一种食物放入油和水的杯里,如果食物在油里,就在记录表上找到相应的食物和油连线,如果食物在水里就和水连线。幼儿操作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由于中班孩子记录能力还不高,因此我通过“连线”这种方法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说一说:

  请幼儿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对个别记录结果不同的,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验证。

  最后是一个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找找其它的物品放入油和水中观察沉浮现象,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实验结果。

  以上就是我对《油和水》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认识四边形

  2、说说正方形、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动手探究,初步感知。

  1、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动手验证(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加深印象,明确关系。

  1、学生自主分类

  3、学习四边形关系集合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四)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判断对错,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2、到主题图中找出已学四边形

  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四、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