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说课稿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着眼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掌握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前者为教学重点,后者为教学难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简单说明文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树立科学求实的价值观。

二、说学法与教法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作者思有路,缘路识斯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说教法:读中思---学中引---堂上清

  先“整体感知读”--再“重点研读”--最后“堂上清”。 “整体感知读”环节,采用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方法。通过“整体感知读”,使学生对整体文本知识有个原始理解,再通过“重点研读”(第二段至第五段),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经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原始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个后续理解,综合以上两步使学生最后达到对教材的基本理解。在教学中为了分散难点,每一段文字的阅读,都辅之相应内容的幻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最后通过“堂上清”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说教法:

  在“读中思---学中引---堂上清”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增加学生的注意力。我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十多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幻灯片,放映松鼠的录像,迁移训练中放映长颈鹿的录像,这样更有助于生动,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样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首儿歌从兔子的外形、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语言生动、形象。你想学习这种抓住特征描述事的方法吗?(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活泼、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采用儿歌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编写小松鼠的儿歌作铺垫。)

  (二)连线作者作品:

  作者介绍: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用40年时间著成36卷《自然史》。

  (三)整体感知读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矫健( )帽缨( )榛子( )松鼠说课稿

  橡栗( )蛰伏( )苔藓( )榉实( )

  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

  (有督促自学的效果)

  2、班里展示朗读(注意:符合朗读要求,学生听后评价)

  3、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这一特征的?

  4、除了以上内容,作者还补充说明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词语,理清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四)重点研读(课文2-5端)

  1、找出各段的说明对象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特征的?

  特征

  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说明顺序

  漂亮(2)

  面容和肢体、好看的尾巴、吃食的样子

  由外到内

  由主到次

  逻辑顺序

  驯良(3)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主要种类

  乖巧(4-5)

  动作、筑窝

  这一过程中先指导朗读,再观看四幅幻灯片,让学生在原文找到相对应的说明文字,然后选择其中一幅做简要描述。(于漪老师曾说“谁想成材,谁就要千方百计地学会用语言去分析课文这一基本方法。”)

  漂亮: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点时,抓住“清秀”“矫健”“翘起”等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学习抓住特征进行生动说明的方法。

  驯良:请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再观看幻灯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然后听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让学生说说松鼠的“驯良”表现在那里,并改正故事中的错误,用幻灯片辅助教学,显示本段要点。(“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理解更深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

  乖巧:速读课文,观看幻灯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每一幅图片拟题。说说松鼠的“乖巧”表现在哪里。重点学习描述松鼠搭窝的一段文字,圈点描写松鼠搭窝的动词,让学生用简单的道具模拟松鼠搭窝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用“先”“再”“然后”等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做简要复述。(观看松鼠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模拟松鼠搭窝,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更动脑,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领会松鼠“乖巧”的特点。)

  (这样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阅读与观察相结合,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对于揭示事物特征的作用,为下文的学习提供范例。)

  2、文中“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这三者是从外貌方面、生活习性(由外到内)进行讲解的。同时这三个词的顺序还决定了2-5段的说明顺序。

  (五)强化记忆读

  1、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让学生对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进行总结。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比较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一些拟人句的理解及本文的文体:文艺性说明文)

  (本环节主要还是依据文本回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读完本文,你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吗?当你左边是闪亮的屠刀、右边是漆黑的枪口、眼前蔓延着树桩,你还愿意吗?当“谁知盘中餐,最爱是松鼠”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你是否还愿意呢?

  那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人类的朋友作点什么呢?

  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七)堂上清

  1、根据下列词义找出在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机灵巧妙( )

  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品。( )和顺善良( )

  动作迅速而灵敏。( ) 对情况的变化察觉得快。( )

  2、填空

  《松鼠》一课的文体是 ,作者 是 国的学者、作家,著有 等。作者通过勾画这种小动物 的外貌, 的习性和 的性格,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本文是以 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

  3、本文共6个自然段,下面()种分层方式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词语中写松鼠生活习性的是( )

  1 玲珑的小面孔 2 不敢下水 3 四肢轻快 4 经常在高处活动 5 尾巴老是翘起来 6 在树上做窝 7 尾毛可以制成画笔 8 用爪子和牙齿梳里自己的毛 9 不冬眠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10 毛是灰褐色的 11 过了冬就换毛

  5、阅读理解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 又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弄、搬、找)些小木片,错杂着(堆、垒、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 (编扎、捆扎、缠绕)起来;然后把苔藓 (捏、挤、踩)紧, (压、踏、踩)平,使那建筑物既 又,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准确的说明来自细致的观察和词语的恰当运用, 、 、三个词,写出了搭窝的步骤。松鼠搭窝的复杂动作,是用一系列动词写出的,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2)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下列词语:

  舒适 暖和 干净 坚实 宽广 安全

  (3) 这一段是介绍松鼠 的生活习性的,表明了它的 a 驯良 b 乖巧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分析课文,生动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对于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采用学生出自测题、和他测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强化能力点,完善思想教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