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应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铺垫

  师: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1只青蛙1张嘴),大家说后半句(2只眼睛,4条腿)。比比谁对得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得这么快?

  引导说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腿数都存在的倍数关系。

  (预设:1只青蛙有2只眼睛4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根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的倍数关系,请你们快速地算出6只青蛙有几只眼睛?60只青蛙呢?60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6 = 12

  2×60 = 120

  2×600= 1200

  师:我们再来根据青蛙的只数与腿数的倍数关系,快速地算出5只青蛙有几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4=80

  10×4=40

  5×4=20

  2、导入新课

  师: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规律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3、围绕课题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游戏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 研究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题,并借助老师提供的自探提示,比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课件出示自探提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研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2、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二)归纳规律

  1、分层概括概括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说明0除外。)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整合概括规律

  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 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读规律,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探提示展开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体验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三)验证规律

  师:学生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一起来验证一下。

  ①(课件出示)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45×20 = 900 12×5=60

  45×10 =( ) 12×20 =( )

  45×2 =( ) 24×5=( )

  ②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一组算式,每组2个,看一看积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师 :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师 :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把这个规律再读一读,注意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通过两个练习,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

  (四)小结探索方法

  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

  四、运用拓展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大闯关,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 ( )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 ( )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

  第二关:灵活机智

  2、根据8×50=400,直接说结果。

  16×50=( ) 8×25=()

  ( )×50=1600 80×500=()

  第三关: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小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2.《找规律》教学设计

3.二年级上册《数列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4.四年级数学《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6.《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7.《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范文

8.《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