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熟悉的人》语文作文指导(2)

时间:2021-08-31

  (二)实录评析

  读写评改熔为一炉

  从这两堂课,我们又可以看出张老师教学的另一特点:把读和写、写和评、评和改熔于一地一炉,表现了教学构思的艺术。

  你看,教师以小说单元《守财奴》为实例,从“如何写人”的角度引导学生品评并归纳出小说写人的两个要点——通过“典型事件”写人和运用“个性化语言”、“细节描写”等手段写人。这既是小说单元阅读知识的总结,又是即将进行的作文讲评指导的前奏。因为这两个要点的概括,正切中学生写人作文的要害,(写人时,多采取叙述性和结论性语言,因而人物形象抽象化、概念化),所以,教师把学生所读文章的妙处与学生所写文章的短处巧妙地对联起来,这样的反接处理,自然为讲评作好了铺垫,为知识迁移、转化创造了条件。

  学生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自然在两篇《我的爸爸》的比较中,见出长短,辨出优劣。这样,自己的文章该如何评价,如何修改,也就不点自明了。

  这种读、写、评、改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实际上体现了整体优化的原则,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构思。

  (三)作文选录

  爸爸

  人各有异,所以也就没有一样的爸爸了。我的爸爸可真难叫人下结论:我有时喜欢他、尊重他,但有时恨透了他,甚至诅咒他。唉,怎么说呢?

  爸爸是大学讲师,常年累月地养成了一个习惯——与他较熟的人都说他爱急。的确,他最常用的字就是“快!”。每天中午,妈妈都回来较晚,爸爸就成了做饭的主角。只要他一回家,那简直就象是投进一颗炸弹:三下两下拧开房口,急匆匆地走到水池边洗手,嘴里喊着:“快做饭!”这时要是我和妹妹在家,就得全部丢下手中的报纸、作业本去帮忙。妹妹扫地、擦桌子,我去摘菜。按爸爸的话说是“麻子打哈欠——全体总动圆(员)”。反正他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闲着。接着,就听厨房里咚咚,咚咚的紧急的切菜声。不到半小时,他就会冲出厨房,兴奋的宣布:“快摆碗筷吃饭。今天是三菜一汤”。三菜一汤,说得好听!可我和妹妹早就不上当了。一个素炒白菜,一个煮白菜,外加一外白豆腐或菠菜(或萝卜片什么的),竟美其名曰:“三菜一汤”。再细一看吧。菜切得大小不一,有时吃起来特别地脆——还没熟呢!味道嘛,有的象没放盐,有的又象打破了盐罐。这么吃下去非成难民不可!偶尔菜里还夹着几丝捆菜的稻草,我说:“就把它看成黄花吧。”爸爸可容不得别人说坏话,反驳道:“我半小时就做出饭来,你行吗?”要不就是:“煮那么烂有什么用,维生素都破坏了”。这时妈妈就打圆场:“吃你爸爸的菜不能那么挑剔,还是将就点吧。”不过,话说回来,爸爸有时发挥出来,炒个油菜、土豆丝、回锅肉还蛮好吃。

  星期六晚上吃馄饨本是件舒心事,可在我家这却是一场“战争”。爸爸管和面和用压面机压面。他忙叨叨地把压好的皮送到小屋,让我们包,又跑到厨房接着干,嘴里也不闲着:“快点,快点,火都点上了,再晚水就开了。”“小静,来帮爸爸压面!”“水开了!快下锅。”从准备到吃上,最快竟只用了四十分钟。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爸爸从外面回来,第一句话是:“快开电视,晚了!”我一看《电视周报》,是《巴黎风光》,很不以为然,爸爸却认真地看起来,重温在法国进修时的情形。他就是喜欢这种免费“环球旅行”,只要是有《××风光》、《××揽胜》、《××一瞥),他再忙也要挤出二十分钟“过瘾”。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一般这类片子安排在晚上十点半左右,甚至十一点。他就躺在被窝里带上耳机看。为了这,妈妈没少说他。

  校礼堂偶尔放一些原文录像。上个月有一场是《A小组》。中午回家时,我对爸爸说了。他马上放下碗筷:“你怎么不早说呢!”说完披上衣服就买票去了。可是校内学生都对外国录像着迷,票早就卖完 了。爸爸只好沮丧地回来了。象爸爸这样年纪的人都知道,要搞点科研项目,对外语要求是很高的——查资料、读书,都用得上。正因为如此,他不放过一切听、说的机会。出国进修之前,领导临时决定他改学法语,他刚学会几个单词就去和外语学院的法国教师对话,那位教师不禁赞叹:“你真勇敢。”家里的录音机、半导体简直就被他霸占了。早上一起来,我最先听到的是“美国之音”的科技英语节目。晚上回家,最常听到的是英语、法语录音。家里的音乐磁带只有我转录的几盘“杂拌”;而他的塞满了一抽屉。尽管如此,他还常常埋怨我磁带用多了。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夺魁》(Bid for power),他每次都录音,星期日英语自然更不放过。

  有个星期天的下午,家里没面粉了,妈妈正在缝被子,就让爸爸去买。爸爸应着,若有所思地走出家门,等他买面回来才发现,他是用洗脚盆买的!真把人气死了,只好扔掉一部分。

  爸爸平时没功夫管我和妹妹,最近稍闲一些,就着手把三只断了线的羽毛球拍修好。每天跟我出去打一会儿,否则怕我不锻炼。爸爸虽是个知识分子,表面是“教授相”,打起球来可真不象个快五十的人,好象总有使不完的劲。

  他爱急,我脾气不好,所以三天两头地“吵架”,他总训我,到这时我就恨他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说句公道话:他是个好爸爸。

  《爸爸》评析 

  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写人记叙文。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出了“爸爸”鲜明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明快、流畅。“爸爸”的形象刻画具体生动。

  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从细微琐碎的小事中,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例如,对“爸爸”“快”的特点的描写,是很有特色而令人可信的一个真实的“爸爸”。回家拧开房门,“急匆匆地走到水池边”的做菜等动作,都是和他的常用字?快”相一致的。全文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而是有详有略地叙述诸多的细碎小事。无论是记叙,还是人物对话的描写,都具有表现力;不仅表现了“爸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感情。

  全文叙述较多,人物的对话、神态以及动作的描写,还可以加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