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作文(2)

时间:2021-08-31

声音作文 篇4

  我们每天需要听很多声音,听风听雨,听小鸟鸣唱,听叶落花开,这些自然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然而,还有一种声音,它最值得我们聆听,它能奏出人世间最清亮的音色,那便是爱的声音。

  汶川地震,一个我们永远无法抹平的伤口,那一声轰隆巨响留下太多的伤痛。然这其中却有一些声音,让苦难得以温暖。

  有人在房屋倒塌的一瞬间,发出声嘶力渴的呼喊,警醒并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自己却闭上了双眼;有人在废墟下为孩子们撑起一方空间,即使体力透支也坚持给他们唱歌、加油,不要放弃生的希望;还有人,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自己却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个救援地,以期解救更多生命,当被感谢时他们揩一把汗说:“我不累,大家的危亡才更重要。”

  这一声声朴实的话语囊携着爱的温度不断注入人心,让那段沉勇煎熬的日子不再灰暖。

  全球最年长义工许哲,90岁时,她从清扫大街的工人变成了志愿者。她为残疾人四处募捐,为几千家孤儿院送去物资,她每月定期看望艾滋病患儿,呼吁更多人关注并保护弱势群体。100岁时,她加入全球志愿者协会,把希望带给更多贫困国家。如今,她还醉心于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当接受采访时她微笑说:“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个保洁工人,我的人生才刚起步,我要把快乐捎给更多人。大家幸福,我自己才不觉得遗憾。”

  倾听许哲微小却有力的声音,倾听她那温暖中透着坚持的声音,我们便懂得有爱就年轻。

  像这样饱含着爱的声音,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有,生活中更是如此,母亲的一声哀叹,是她给予的深深期许,父亲的一声不经意的鼓励,是他表达的积攒内心深处的爱。一声声嘘寒问暖、一声声启发教育,这些时常萦绕在在耳边的声音,或许我们早已习惯,却应明白那是该被珍惜的财富,爱的财富。

  认真聆听那些声音,让爱在心中碰撞、交融,化成一股股温厚的暖流,奏响人性最动听的旋律。

声音作文 篇5

  随着年纪增长,父母的唠叨,也相应减少,或许他们认为我们的思想成熟了,行事稳重了。但还有一个声音却常在心中回响………

  临近艺术节,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我会架子鼓,所以便被班长挑去参加挑选。唉!害的我这几天忙活的不可开交。我呢,也随便选了一首刚刚学会的《王妃》,刚一出手就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这不,又得去排练了。

  到了排练的场地后,却迟迟没有轮到我,看着前面同学那精彩的表演,我不由地紧张起来,双手直冒汗,还时不时看着谱跟着节拍在大腿上练习,生怕出了差错给班级摸黑。班长也安慰我不要紧张。

  终于轮到了,我擦了擦手心早已满是汗水的手,在裤的两旁一抹,拿起鼓棒迈开自信的脚步踏上舞台。我稳稳地坐在板凳上,将鼓稍稍一挪动,眉头紧锁,眺望台下的观众。赢来的却是班长带头的呼喊声与掌声,我微微一笑表示领会。

  伴奏响起,我也渐入佳境,面带微笑,感受着其中的乐趣,时而欢快奔放、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情绪昂扬,当然我还是不会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观众进行适时的交流。

  激情澎湃的鼓声在歌声的特效里显得如此渺小,不知不觉中,歌曲已接近尾声,但我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最后,我被观众的呼喊声掌声所惊醒,才猛地想起已经结束了。

  久久沉浸在刚刚那激情澎湃的演出中,我要将每一次演出,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声音永远的回"想"在心田……

声音作文 篇6

  每当“路”过一首诗、一首词或是几句经典的笔录内心总会纠结很久,总有一种低沉的声音在“低吟浅唱”,诉说那些被忽略的“有血性有文化良知的经典”。

  世界在发展,中国亦是革故鼎新,扶摇直上。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自古便有了“文明古国”之美誉。中国的文化更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教育的鼎盛时期可能是属于“孔子时代”了。

  当时中国的教育可谓是“陇上之花”了,在五千年之后的今天仍是声名远播。国外许多地方皆大规模创办“孔子学院”我们倍感欣喜,在这欣喜之余,再看看如今这个被外国人视为外来文化圣地,甚至全人类文化发源地的中国教育是“锦上添花”还是“黯然失色”?忆往昔,“众星云集”中国的文化教育宛若一颗璀璨明珠。看今朝,又是何种“艳姿”?

  放眼当下,教育之业“蒸蒸日上”,一派发展景象。也许这只是表面,再深入是否依旧如此?实则不然。以“发展”来形容中国文化教育的状态略显刺眼。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化教育开始走下坡路。这是每个人都不想认同的,也是不想接受的事,但这已成现实,也总有一种声音在哽咽,在午夜梦回之际诉说着难以形容的“无奈与苦楚”,更可悲的是即使有人听到了也不屑一顾。

  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是靠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魂,每个人也很清楚一个民族的文化走下坡路将意味着什么。

  就身边而言,网络文学,玄幻文学等已经在我们不经意间侵占了大部分“领域”。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悄悄代替了“传统文化”,也已悄悄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历来被王侯将相布衣庶士所看重的“孝”,也已被搁空而置。更甚,近几年来,弑亲现象频频发生,孤寡老人增之又增,我们难道不为之感到痛心和担忧吗?

  再者当下的“中国式”教育并非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更侧重的是通过“教育”让新一代“生活”上有所发展,而文化只成了一种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工具和敲门砖而已!

  就教育内容而言,许多中国文化之精髓开始慢慢被“扼杀”。一些底蕴深厚的文化早已被束之高阁,如被先辈们视作“精华”的戏剧开始渐渐从教育中脱离。再如:同样著名的一首音乐和一曲戏剧,对戏剧和音乐知晓者所占的比例,结果不言而喻。诸如此类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就教育方式而言,如今的“中国式”教育侧重的是“教”,而非“育”。以往则是注重启迪,这在孔子身上体现的最为全面。这也是为何如今会有学生与师者矛盾“急剧升温”,而孔子与弟子亲如舌齿的原因。这更是在同一片天空下两个时期文化发展的不同根源,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如今“中国式”教育缺失的一点。

  就青少年来说,肩上担负着祖国的兴亡、民族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可又有几人能真正担负起祖国的兴亡?不言而喻,这是少之又少的,很多青少年只是沉溺在游戏天地,网络、玄幻文学,留恋于虚拟世界,何言心系祖国兴亡?

  五千年之后的今天,文化与教育声名远播的文明古国,随处可闻:“大学生投简历竟错别字过半”、“学生迫于压力跳楼”、“青少年弑亲”……是教育的滑坡还是自身的“沉沦”?是教育的悲剧还是社会的影响?

  处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中,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可不得不追求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丢弃了我们华夏儿女最本真的东西。

  目光所及甚是浅短,旨愿每个人都能放下世间的繁华,丢开世间的灯红酒绿,重拾华夏儿女最本真的东西。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我们共同携手去“拯救”,为这日夜哭泣的“老人”做点什么,守望点什么。莫让最美的东西被“纷繁”的人世湮没,莫“子”欲“孝”亲不在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