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写景作文10篇

时间:2021-08-31

关于桥的写景作文1

  桥上依旧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如同不灭的岁月一般在桥上流转不息,日升月沉,草木枯荣,桥上的繁华如同红颜身上的纤纤素衣,一簌一簌抖落。

关于桥的写景作文10篇

  那些桥上伫立着的青丝罗带倾城倾国的女子依然在编织着如梦的歌舞升平;那些桥上飞驰而过的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跑在空旷的风尘之上苍穹之下追逐游荡到天光的梦想。

  百年万年静立的桥默不做声的承受着俗尘的种种,它见证了多少历史的沧桑,人生的多变,命运的无常。多少朝代在它的注视之下兴盛衰亡,只有它屹立不倒,如横跨河道的飞虹,联系这此岸与彼岸,联系着过去与未来。

  我总是看着桥沉淀心中的杂尘,说话,微笑,黯然伤神。我总是抚摸着桥倾听它微弱的心跳,桥不说话,我也沉默,只是我们都知道作为桥的骄傲与无奈。缄默的桥可以承受时光白驹过隙似的碾压而过,微笑的桥可以送渡一批又一批揣梦想的少年,孤独的桥可以忍受无人夜晚的孤寂与悲凉。

  没有奢华的梦境,夜夜出现在桥梦里的不过是繁华的历史与来往的行人。

  桥说它不要如彩虹般风华绝代,只想守着历史守着责任千年万年寂寞的伫立。

  桥说它不愿背负俗世的溢美之词,它只想让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身上寻得一刻的依托。

  桥说它不会做那高耸入云的光厦,它只想安静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渡史,渡人,渡心。

  可惜桥不会开口,一如既往的沉默。无数的人行色匆忙的踏着桥背飞速掠过,只剩下寥寥数人立在桥头,体味着桥的忠诚与坚忍。

  可惜桥不会开口,一如既往的缄默。似水年华悄然滑过,它目送着渡河的行人渐行渐远……

  历史的洪流中静立着一座桥,沉默千年。桥上人来人往,物事人非。

关于桥的写景作文2

  提起桥,有谁没见过桥呢?我要说的是家乡抚顺的桥。

  桥座落在浑河中段。上游三华里处是富丽堂皇的永安桥,下游四华里处有雄伟壮观的葛布桥。和这两座桥相比,桥算是“小巧玲珑”了。

  桥下是平稳的水面。十八个桥墩像大象的腿,平稳地托起桥身。桥面铺的厚厚的柏油路面平坦光滑,南来北往的车辆快速驶过。如果你乘车过桥,不会有一点颠簸。桥两边的人行道用白色大理石铺成,走在上面一点也不滑。桥栏杆是用钢管制成,外层喷上橄榄绿色烤漆,手摸上去很光滑。

  桥更有别于其他桥的地方,是它以神话故事为背景的巨大雕塑。桥北左侧是女娲补天,右侧是夸父逐日。桥南左侧是精卫填海,右侧是后羿射日。从北往南细看看,女娲手托大块玉石奋力补天。雕刻大师的手法略见一斑,连女神眉毛的丝纹都清晰可辨。右边夸父长髯飘飘,威严沉着。腰系宽带裸露上身,双臂和前胸肌肉隆起,尽显男性阳刚之美。手推轮车追向太阳。桥南左侧大鹏鸟展翅翱翔,口衔石块愤愤填海。右侧是后羿搭弓射箭,目光如炬形态逼真。

  桥光彩照人,建成后,一桥飞架南北,方便了抚顺人民的生产生活,它不愧是浑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桥的写景作文3

  兰溪大桥又名仙游大桥,连县城南北,是莆田市第一座三拱大跨度钢管混凝土中承式结构的大桥。 大桥跨木兰溪,桥梁全长2126米,桥面宽度27。7米,三拱净跨分别为:中拱64米,两侧边拱各54米。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十分坚固。当发生洪水时,安全泄洪量为2760立方米每秒,它于1995年10月奠基,1998年春节竣工。 兰溪大桥形体十分优美,远望去,就像一道道橘红色的彩虹一般。真有“立身站在此桥中,定疑兰溪飞彩虹”的感受。每个拱都有几根细细的铁柱子支撑着,放眼望去,就像一架架竖琴,让人情不自禁地就陷入了沉思,感受大桥的美。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那些建筑师们在桥上设置了许多霓虹灯,每到夜晚,桥上灯光闪闪,人流散散;桥下流水荡漾,浮萍点点,好不热闹!而且人们将大桥这里当作了“就业”的地方,桥上桥下,休闲娱乐之地真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每天清晨,来桥上晨练的中老年人更是多,在这里,他们享受了业余时间的“好”待遇,自然就越来越年轻。由此可见,兰溪大桥不仅美,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非常大的方便。

  每当发生洪水时,人们也不必担心它会被冲毁,它的泄洪量相当大,这也为我们仙游人民提供了方便。

  在桥上来回散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兰溪大桥啊,你是仙游的象征,是连接仙游人民之间的友谊长线。我想对各位朋友们说,来仙游,不看兰溪大桥,不来兰溪大桥游玩,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关于桥的写景作文4

是弧形的建筑构造,而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就称之为石拱桥。在江南水乡山村,较为常见的是单孔石拱桥,该类石拱桥状若蓝天长虹,美其名曰“飞虹”,宋代苏东坡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彩虹”句。 磐安县尚湖镇栗树山村就有一座兴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当地百姓称该石拱桥为“筒桥” 筒桥”横跨村边溪流,南北走向,长22。2米,宽4。3米,离溪面高8。5米,中孔净跨18米; “筒桥”两边石阶逐级向上,南30阶,北24阶;拱顶呈长宽为3。6米的正方形,并置整条石做桥栏。这座单孔石拱桥全部使用条石砌就,拱圈及桥面共用600余块打凿光滑的砾石岩和花岗岩整齐砌筑,看起来十分美观。

  据记载,永兴桥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三年(葵卯年,公元1843年)的仲冬,如此算来永兴桥至今已有166年。后来永兴桥又重修过一次,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仲冬,也就是说距最近一次重修业已过了76年。这么坚固的桥建筑足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

  永兴桥建成后还成为了联结玉山区域和磐安县城安文之间山区交通的必经之路。之后,玉山至安文公路通车,永兴桥又作为桥对面湖口、马南山等村通往栗树山的交通桥一直使用至上世纪末。

  现在的永兴桥,已失去了交通的功能。但已成为了文物供人们欣赏。在周围的土地、树木、溪流的映衬下,颇有古色古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