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的课间休息,十分钟的语重心长,十分钟的老师,却整整影响了我的一生!要知道知识的积累靠天长日久,可思想的改变有时候却是刹那间的事情。人有了顿悟,便会通晓!从那时起,我常到新华书店去买一些带有思想性的书来看。从李彦杰的报告集《塑造美的心灵》到八十年代的新时期争鸣作品《人生》、《黑骏马》、《钟鼓楼》、《夜与昼》;从传记作品《铁血巴顿》、《纳粹枭雄希特勒》到《蒙哥马利》、《麦克阿瑟》,从图文并茂的《香港风情》到《走进日本》了解1985年的筑波世界博览会,每逢寒暑假我都如醉如痴的看着这些令我眼界大开的书籍,那一刻幸福充实的感觉就像路遥笔下从落后闭塞的黄土高原走出来的穷小子孙少平,只要看到、了解了外面绚丽多彩的世界是多么的幸福!
那时,我也要常去长春舅舅家住几天的。自然的重庆路新华书店和红旗街新华书店,还有儿童电影院、前进电影院、人民电影院都是我最愿意去的地方。每天早晨,舅舅家订阅的《长春日报》一到,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报纸的中缝,搜寻各大电影院上映的电影都有哪些?都是几点放映的?然后带上一学期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和爸爸特意给的专款就往电影院跑,随后看完电影再去逛新华书店,看书、买书,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贫瘠的时代,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这一点,想必现在的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那一日,我又来到了重庆路新华书店,先看了少儿部的故事图书,又转了现代小说和人物传记专柜,当我即将离开时,不经意间的一瞥,竟然看到了一本十六开的红底带木刻板画的《斯诺眼中的中国》。一个像白求恩一样的外国老头,宽宽的额头,浓密的卷发,笔挺如峰,目光深邃,一边吸着烟一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又走了回来,向营业员阿姨要来了这本书认真的翻阅着……这时,身旁一位深情矍铄的老者冲我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年轻人是应该多读点书和出去闯世界的!”我礼貌地望着老人笑了笑没说什么……但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自不必提!每个礼拜天的《环球掠影》和《动物世界》,成了我那时从电视里获得知识的窗口。每次期末考试,母亲都以成绩优秀领我去大连四姐家串门再去看大海为由激励我,最后又以咱家经济条件还不好为事实依据“敷衍”我,最终达成“协议”——那就多给几元钱买书吧! 当窗外零零星星的响着鞭炮声,当妻子欢欢喜喜地陪母亲去打麻将,当小月月自顾自地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着网,我静静一人写下这篇时,不为别的,只想给你们——海林作文的孩子们带个好头,看书与了解外面的世界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生活!
那个“十分钟”和“一分钟”的老师,我至今都没有忘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