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的作文:我劳动,我快乐(2)

时间:2021-08-31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我劳动,我快乐5

  今年的五一节,天气非常炎热。待在家里没事做,我向爸爸妈妈提议,不如去登梧桐山,去泰山涧避暑和乘凉,爸爸妈妈很赞成我的观点。于是吃过早点,我们就出发了。在路上,我遇到了很多人,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不一会儿,就到了梧桐山下,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矗立拔地而起,巍峨壮丽。跑进大门,一片大草坪映入眼帘,像是镶嵌在大山脚下的一块硕大的绿宝石,草尖的露珠晶莹透彻。

  沿着一条登山大道进入一条曲径小路,听着涧中汩汩的流水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野茶园》,那里有许多的人,我迫不及待地上了《晃悠桥》,果然名副其实,站在用钢索吊起的木板上,人不停地晃动,手脚并用,好不容易爬完几块木板,已经是大汗淋漓了。在爸爸妈妈的催促声中,我们继续慢跑前行,听着两侧的鸟语,看着路人的欢笑,我的心情不禁愉悦起来,原本沉重的脚步也轻松起来,哪有一丝热的感觉。

  不多久,我们就来到《泰山涧》,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空气清新,还有两个小贩,一个在卖乌龙膏,一个在卖黄瓜和芒果肉,两人一唱一和,好悠闲!下午三点我们回到家,原本挑食的我竟然多吃了三碗稀饭,我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明天我还要去!以后每个星期六都去登山,我还要去泰山涧看瀑布。”爸爸笑着对我说:“不会把你热坏吧!”“不会的,老师说我们要多运动身体才健康” 我开心的说。

  运动之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青春不是永恒的,但运动却是永远的。它会给我们健康,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世界最美好的东西。登山又可让我们知道“下山容易,上山难”的人生哲理。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我劳动,我快乐6

  在“五一”劳动节前的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门办事了,我一个人在家,写完作业,打开电视机,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我喜欢的节目。

  今天干点什么呢?我快速的巡视着整个房间,试图从中找出我感兴趣的东西来。这时,我发现写作业的本子、课本、钢笔等用品还散乱在桌子上,我睡的床上也是乱七八糟,房间的地板也不是很洁净,我想,以往放学回来,怎么没有觉得家里这么乱呀?那是不是经过房主人整理后的结果呀!我也当一次“小主人”吧。说干就干,我迅速的收拾好书包,叠好床铺,擦净餐桌,就拿起拖把开始拖地,一开始,我认认真真地拖着每个角落,一个房间没有打扫完就累得满头大汗了,于是我想放弃不干了。

  我刚坐下来想看会电视,电视上一幅醒目的字幕呈现出来:“劳动成就梦想!”接着是几组劳动者完成工作后的喜悦画面,从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从劳动中获得了幸福,获得了快乐。于是,我又更加认真的打扫起整个屋子的各个角落,连床底下都没有放过。一口气下来,让我着实感觉有些累,但我还是怡然自得的欣赏着被我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房间……一阵脚步声把我从自我陶醉中惊醒,“是谁把咱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呀?”妈妈望着还有些潮湿的地板惊喜的说。“是这个家庭的‘小主人’呗。”我有点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说。

  通过这次打扫房间,真正让我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家务劳动。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我劳动,我快乐7

  五一劳动节的起源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我劳动,我快乐8

  “五一”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万园之园”——圆明园游玩。

  圆明园始建于17201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一进圆明园,就能看到极其美丽的景色,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或人工栽植、或野地盛开的花开的正艳,长在草丛中,长在绿树上,为这历史长园点缀着美丽。圆明园中常常能见到已快凋谢的桃花,在深绿的树上一片粉。树、草也随处可见,翠绿、嫩绿,层层由浅入深。垂柳和松树最常见,时时彰显蓬勃的活力。圆明园树多、花多,水也多,湖面清澈而不见底,“海岳开襟”后的湖就很美,水面平静,倒映着岸边树草扶风的美景。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圆明园里约49/50的宫殿建筑被毁坏,这的建筑大多没有,如:宝相寺、泽兰堂、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这些景致都只有一块石碑显示它们曾经存在。存留的遗址,也只有“西洋楼遗址区”了。这里的石质建筑已经坍塌,石块堆积在一起,有的断了,有的倒了,可从那些勉强还剩下的垒起的石建筑中仍然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和宏伟。“西洋楼遗址区”中有许多遗址,从一个个有大有小的石块上的浮雕,足以看出古代工匠们的精细的工艺。有花型、有圆形,还有三角形、扇形等等,哪怕只是很矮的石台,也细致入微的雕上了曲线和鱼鳞。

  看到这样的断壁残垣,就总是不免想到造成这样场面的英法联军,是他们火烧圆明园,抢夺了无数金银瑰宝,毁了一座难以想象的“梦中园林”,毁了民族文化和历史,毁了清朝人们的心血,毁了这伟大的圆明园。但,他们毁不了民族气节,毁不了爱国之心,梅花之魂,毁不了中国人不服输、不低头,维护国家的赤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