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

  1、 学会“斑、迈、鞭、宫”4个生字,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天寒地冻”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体会冰雕的美丽和观赏冰雕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

一、 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都看过花灯吧,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那么冰灯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看冰灯。(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什么叫冰灯?

  2、指名谈谈对“冰灯”的理解(欣赏几幅冰灯的图片,解说:冰灯是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琢而成的灯)

  3、课文中介绍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呢?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新词,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接读课文,及时正音;说说课文中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 教学第四自然段:

  冰灯这么有趣,带老师到最吸引你的地方去看看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冬冬来到冰雕动物园,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图片:奔腾的斑马,报晓的公鸡,活泼的花猫,笨重的北极熊,小猴骑大象。

  3、出示句子:瞧,那冰雕的大象……正是有趣极了。

  ① 自由读,喜欢这座冰雕吗?为什么?(体会“神气活现”“有趣极了”“挥舞”)

  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抓重点词、加动作……)

  ③ 指名读,评议

  ④ 有感情地齐读。

  4、再请你读读第四段,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① 如果你是小雕塑家,你还能雕出怎样的小动物来?出示:()的()

  ② 小猴骑大象这么有趣,那活泼的花猫会是怎样的呢?

  ③ 你能不能选择一种冰雕动物,学着第3句的写法把它栩栩如生的样子展现出来呢?

  (练笔—同桌互相评改—指名展示,集体评议)

  5、四人小组合作,以“冰雕动物园的动物真是可爱极了。”为首句,模仿第四段说一说。

四、 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2、简要复述课文重点段落。

  3、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教学难点:

  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1)天气炎热

  (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

  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

  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

  指名读、齐读。

  (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

  自练、指名说、评议。

  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

  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

  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

  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

  八、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

  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

  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

  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

  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

  3、小组汇报:

  4、评议:

  十、作业:

  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

  十一、板书:

  26 黄河象

  斜插 脚踩

  陷

  热 喝

  渴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七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8.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