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领会爱心能创造奇迹,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齐读。

  师:你发现了吗,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水罐的神奇变化,哪个字。(竟)点红

  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师:那你能试着再来读读看,读出水罐的神奇吗?

  指名读。评价:他读得够神奇吗?你还能读得更神奇些吗?

  齐读

  师:多不可思议呀,现在你能用上这个“竟”来说一说水罐的其他神奇变化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指名说。指导:原来竟可以直接加入,把还换成竟就行了,把又换成竟就行了,把突然换成竟就可以了。

  师: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起

  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它这么神奇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

  谁能来读读看。评价:你体会到她的爱了吗?

  师:那她出门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你能来说说看吗?(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想象说。

  师:小姑娘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为妈妈去找水,她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示,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久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你能体会到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吗?是什么?

  高兴: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喜出望外)

  想喝水:体现在(真想喝个够)还可以怎么说?(喝个饱,一口气喝完)

  是呀,但是她怎么样?——(给妈妈喝了)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评价:你觉得她哪里读得特别好?

  一起读

  2、感受到母亲爱小姑娘

  过渡: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爱女儿)板书:女儿

  从哪里感受到的?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呢?

  小结:是啊,女儿是那么的爱着母亲,母亲也是那么的爱着女儿,这份深深的、浓浓的母女深情感动了天地,(出示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3、感受到小姑娘很善良,很爱小动物。

  (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小狗一开始是怎样的?(哀哀地尖叫)它怎么了?(很渴,快死了)

  现在呢?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

  如果这只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

  是呀,真善良,对小动物都那么有爱心。板书:动物

  她的善良,爱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咦,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渴)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再也忍不住,凑上去,咽了一口唾沫)

  是呀,既然这么渴了,为什么不喝呢?(给过路人喝了)

  如果是你,在水就意味着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谈谈)

  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是那么的想喝水。

  师:小姑娘的爱真无私呀,能够做到爱他人真不容易啊。板书他人

  我们一起来看插图,你看就在这时,水罐怎么样了——齐读(从水罐里跳出……)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小姑娘和母亲之间这深深的、浓浓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广博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浓浓的爱心,(板书:画心),是爱心创造了这个奇迹,地球上终于有了新鲜的水流。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带着这份感动,再去读读这个故事。

  小结:“七颗钻石“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告诉了我们爱可以创造奇迹,今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好吗?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9.【热门】教学设计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