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课堂作文(2)

时间:2021-08-31

这也是课堂作文4

  幼年的我,知道有桌有椅的教室就是课堂;上了小学的我,了解到了教室外的操场也是课堂;如今的我,懂得了生活处处是课堂。前几天,我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可真是获益匪浅啊!

  在前几天,我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走着走着,我们在街边的转角处看见了一个大概四十几岁的乞丐。这个乞丐衣服很脏,上面还破了几个大洞。脸上也很脏,有许多灰,让人看了一眼就不再想看下去。这个乞丐的手里还拿着一个破烂的鉄碗,他的眼里还闪着泪光。

  看见这个乞丐的脸,别人都很嫌弃,就转身离开了。可我却与别人不一样,我聚精会神的盯着那个乞丐,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仿佛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什么……突然,我想起我的爷爷对我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也不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是丑陋的。如果一个人很可怜,那么这一个人一定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想到爷爷说的话,我非常不解,根本听不懂。

  接着,我又开始了对自己眼前的这个乞丐的联想:这个乞丐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他是做了什么坏事吗?“啊……啊……”这个乞丐把“沉醉”在联想之中的我叫醒了。我朝着这个乞丐一看,他正拿着碗向我要钱,我毫不犹豫地把我口袋里的二十块钱给了他。爸爸妈妈见状也给了他一些钱,那个乞丐连忙说了声:“谢谢!谢谢!”随后,我和爸爸妈妈就走了。

  逛完了整条街,我向爸爸妈妈恳求到:“爸爸,妈妈,我还想去看一下那个乞丐,可以吗?”“好吧!我们一起去。”妈妈同意了。接着,我们来到了转角处,看见了那个乞丐。乞丐的面前有一碗面,我本以为那个乞丐会把面大口大口地吃掉,可他却没有吃掉,而是把面放在了一边。我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个样子啊!别人好心地给你吃一碗面,你却不吃,你太不知好歹了吧!你一定是装的!我正想把这些话说出去,妈妈把我拦住了。接着,妈妈又重新买了一碗面送到了乞丐的身边。乞丐再次看到碗面时,终于把面吃了下去,连忙对我们说:“谢谢!谢谢!”

  回到家后,我非常不解,一脸疑惑的问妈妈:“妈妈,您那时为什么不让我说?为什么还要再买一碗面给那个乞丐呢?”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其实是之前那个人把地上的灰放进了面里让乞丐吃,乞丐才不吃的。”听完妈妈的话,我十分愧疚,真不该那样想那个乞丐啊!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不能随便践踏别人的尊严。啊!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这也是课堂啊!

这也是课堂作文5

  我想我是喜欢自然的吧,否则怎么会总是留恋于山中?每当远离世俗的喧嚣,一颗躁动不已的心也会回归平静。缓缓吐息间竟会觉得心灵也为之一颤。一种空灵的气息包裹了我,似是初生婴儿般的依恋由心中最深处涌出,洗涤了一遍又一遍--我的灵魂。

  我是一个懒人,却对爬山情有独钟,我也恐高,却依旧坚定着这个信念。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山我未攀登过,但我想,还是先把眼前的山好好地爬完,有一个精彩的结束。

  所以国庆长假,我又来到了山的环抱。

  富阳的富春桃源,在群山的环抱中,令我不禁忆起了课本上的“桃花源记”。似曾相识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

  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了九霄碧云洞,它是一个天然的钟乳石洞,入口是一个长廊,挂满了红灯笼,向远处望去只见到一条红光向内延伸,终在一点被黑暗隐藏。

  洞内很广,我买了个手电,仍旧照不到底,但洞内的钟乳石经过水的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滋润,被灯光一照,反射出盈盈光泽,似是上好的玉石,流光婉转。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块并未取名的钟乳石,它是在我偶一转头时发现的珍宝。它就那么靠在那儿,围满了一颗颗的“珍珠”,高贵而又优雅。它是奶白色的,凝视时竟令我产生了一种错觉--硕大的白色珠子正在向下滚动,不疾不徐,时不时有一道光射出,绚烂夺目。

  我忍不住手痒,为它照了一张,但呈现在相机屏幕中的,却只是一种静态,少了灵动的美,令我不得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洞内待久了有些胸闷,我于是决定出洞。

  一到洞外,新鲜的空气便源源不断向我涌来,令我精神一振,久违的清醒袭来。

  沿着石阶漫步,不觉来到了野槠林。

  这儿的树木不仅高大粗壮,还长的笔直,直入云霄,遮天蔽日。

  一座远处的房屋又令我发现了一个新奇玩意儿--植物门帘。

  一条条青葱的枝条从屋檐垂下,自然地形成了一道帘子,清风徐来,门帘微漾,好一幅林中绿屋图!

  这是一幅自然的画,这也是自然的课堂,在无形中洗净暗尘,升华自己,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激励我继续爬山,继续向上迈进!

这也是课堂作文6

美味的粉丝里,不仅溶解着盐和味精的咸味,还蕴含着同学们合作时的欢乐。

——题记

大篷下的八口大铁锅正冒着滚滚黑烟,木材,树枝和干草在石灶下熊熊的烈火中“噼里啪啦”地炸响,一个个“黑脸大汉”趴在地上,不停地添着木材。

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全班就一起去旗山社会实践,而这一个任务就是自己做一顿饭。

还没开始煮,我们组里就激烈地争吵了起来。

“炒菜不好吗?像你这样煮,又要煮到猴年马月?”我坐在石椅上,敲着石桌,怒气冲冲地瞪着对面的小杜。小林一拍桌子,“就是,炒菜的味道肯定比煮面好,一盘盘的难道不方便?”小杜冷哼了一声。拎起水壶把水倒进了锅里。耍起了他的无赖脾气,“那又怎样?我是班长,你们都要听我的!”他的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脖子上青筋暴起,伸着手指着我们,“服从命令!”

看着双方剑拔弩张,小李终于过来当和事老,“消消气,水都倒下去了,也只能煮面是吧!”小林不甘地坐在石椅上,“好啊,我倒想看看你能做些什么。”见此情景,一向反对煮面的我,一言不发地和小芳走出了大篷。我们顺着一排排石灶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亭子里。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爷爷,正慢慢地匀速转着石磨,旁边的老奶奶每隔一会儿,就往里掺一点水,被清水沾染的石墨显得更加深邃。

“这是什么啊?”小芳用手支着下巴,好奇地问。“这是在磨豆浆。”老爷爷和蔼地笑着,又拿起脚边的袋子。“哒哒哒哒”一颗颗圆润的黄豆从袋中滚落,撞去在漏斗上,滑进了磨孔里。老奶奶又拿起水瓢,细流从壶中轻巧地跃出,无声地钻进豆群中。黄澄澄的豆浆从石磨的小口里流出,不时还滑出一坨豆渣。“那这些豆渣怎么办?”老奶奶拿出了一个有细网的兜,将捞出的豆渣装进了另一个桶,“这些豆渣加上鸡蛋正好可以做豆饼。”

原来豆渣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法使它变得有另一种价值。

想到这,我又开始在水渠的另一边捡起了树枝、干草、棕榈叶,交给了在添柴的小杜。小林也正用铲子拨动着锅里的面。

那天中午,我们围坐在桌旁难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粉丝。这何尝不是课堂呢?滚滚的浓烟和豆浆的醇香中,在堂课让我铭记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