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性的感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胡娟) [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 ——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例:说说上第一堂课的感受。
生1:听课时,我好几次都有鼓掌的冲动,以前的任何一堂课都不曾让我这样冲动。
生2:我们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痴迷,可惜下课铃不解风情地响了,我只好目送着陈老师走出教室。
生3:这堂课就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目光掠过知识的海洋,我看到了胜利的彼岸。
生4:第一印象马马虎虎——平添了几分好感——我有点兴奋了——我兴奋极了。 //
生5:语文老师的“课前总动员”决不亚于上新课,效果非凡。
生6:今天这四十五分的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猛的发现,我这堂课竟没来得及开小差,我竟然一分钟也没有放过,这对我这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奇迹。
生7:看也看了,说也说了,我觉得这堂课是语文新纪元的开始。打个分吧,90分。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作思维开拓]
(K:我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情是复杂的。贫困是一种不能重视的痛苦,接受资助总有一种被“施舍”的味道。此时的我,神经变得特别敏感,一抹夕阳从窗口探入教室,想以它柔和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但是很难,秋天的夕阳让我更伤感,我深深地埋下了头。)
2、[打印成篇]学校有一门实验分析的选修课,老师说这门课以实验报告的分数来计成绩,共十个实验,每次满分为10分。有一个学生每次操作都很认真,报告也写得很规范,可每次分数都只是四分或五分,最后通的得分无论她怎样算都只有47分。老师公布成绩时,说到:“几乎所有同学实验误差小,因此分数很理想,只有一个同学分数不太高。然而根据我们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误差应该比较大,我做了三十年的实验从没得到你们那么精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很显然是根据课本编出来的,我都判了及格,只有那位同学一直坚持使用原始数据,我想给她满分。
这位同学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在老师宣布结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委屈,如何沉重,在这沉重的深渊老师突然宣布给她满分,她的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你是她,你的感受如何?请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写出你自己的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5分钟独立写出150字的感受;朗读;点评]
( K:请听听这位同学的感受:听这番话时,我先是惊诧,后来逐渐有些震惊了,等老师说完最后那句话,我脑海有过片刻的空白,接着心中就被一股很汹涌的情感激荡着。我微微抬起头,两眼满含感激地望着李老师,李老师也在看我,那温暖的眼眸中充满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只是,我知道,虽然我眼中有泪,但我已不必再低着头。)
四、深入的感悟
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如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里失过火。“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如何深入地感悟? ——掌握以下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
①由此及彼: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横向的广泛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宽广性、联想性。一般说来,通过之间的类推,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作为一家之长,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他“暮寝而思之”,认识到妻、妾、客有“私、畏、求”的情况,使他一度受蒙蔽。由此邹忌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朝中左右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民也有“私、畏、求”的情况,推想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
②由表及里: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本质与非本质常常纠缠在一起,非本质的东西有时还会掩盖本质的东西。正如和氏璧没有雕琢以前,外面包着一层石头,这层石头掩盖了璧玉的光辉。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三次改动说明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
③由点及面:即由个别到一般。“点”的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面”的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由点及面”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意义,愈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有人说,科学家关心的永远是一般(面)的东西,艺术家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点)的东西。徐志摩《再别康桥》就是紧扣康桥的优美景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描绘,由此抒发既是个人独有的,又是人人皆具的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无限不舍和怀念之情。
*感悟能深入到哪里?——
情感爱心:乡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爱国情;宽容、尊重、 同情、悲悯、仁爱、无私(大我)之爱;
价值观念: 公私、义利、贤愚、廉贪、成败、得失、祸福、荣辱、苦乐、爱恨、生死;
真善美、真理、正义、自由、和平、平等、公平、公正;幸福、责任、 尊严、信念、理想、希望;
精神:奉献、牺牲、拼搏、实干、探索、追求、挑战、冒险、大无畏、抗争、进取、开拓、创新、实践、改革、团结、惜时、求知、求实、求真、乐观、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侠义、助人、舍己、扶危济困、吃苦耐劳、执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知难而进;
品质:善良、忠诚、正直、诚实、诚信、谦逊、自知、忍耐、节俭、勤劳、刻苦、勇敢、坚韧、坚强、毅力、高洁、淡泊、坚贞、人性、良知、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能屈能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意识:生命、命运、忧患、挫折(逆境);时间、自然(宇宙)、环保、种族、毒品;
哲理:人生感悟、生活事理(如:《我的小狗》、《拐弯处的美丽》、《月光手帕》等。)
例文1、由此及彼式 《我的小狗》:
……一会儿,打狗的人真的到了。小狗呀,小狗!你千万不要叫!你要一叫,命就保不住了!正在我暗暗祈祷的时候,只听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从缸里传出,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气都透不过来了。打狗的人跑近大缸,掀开盖,一棒打下去。小狗口吐鲜血,只见它呆呆地望着我,才慢慢的歪倒下去。它仿佛想说什么,可来不及了。
(感悟)小狗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怜悯它,又恨它不该叫那几声。仔细思量,小狗听见有生人进院能不叫吗?它是在恪尽职守啊!于是,我原谅了它,又迁怒于打狗的人。可又一琢磨,他们不也在履行职责吗?我也理解了他们。(深入)是呀,人们活在世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哪怕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2、由表及里式 《月光 手帕》(鲍尔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系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模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捡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
我走近看,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钉死。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贵。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深入的感悟)我不会笑她,这一行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诗意的、审美的心灵向往]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3、由点及面式 《走进生活》:
小时候住在乡下,随外婆到菜园收拾菜蔬,发现她总是把菜苗中间长出的粗茎掐掉,无论木瓜、扁豆尽皆如此。我迷惑不解,外婆告诉我说:“这是摘心哪,要摘去中间的心,才会在旁边长出更多更好的芽,这样木瓜才会变聪明呀!”那时我仍不太懂,只是对木瓜变聪明颇有兴趣,便乐得帮外婆“摘心”。
近来母亲在楼下的空地种了一些牵牛花,她竟然也要时常掐下中间的芽,我猛然忆起儿时的“摘心”之说,原来木瓜会变聪明是假的,摘心会让植物长得更茂盛更茁壮才是真的。
(深入的感悟)“摘心”!——原来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农夫,我的祖母、母亲,推而广之即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生活、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学的人啊!他们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能于伤口处绽放更美更强壮的新生,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与飞扬。
*模仿操练:
请就上篇“选修课满分”的感受,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写出你的感悟,力求深入到某种精神、品质,或生活哲理。 [5分钟思考写作100字;学生朗读;适当点评]
五、小结:感受与思考生活,建立在你对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能把心灵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绘。
当然,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要能让读者陪你笑,陪你愁;你必须写下你自己深深的伤感、痛苦、喜悦和兴奋等个性化的感受。
如果能在感受中追问几个“为什么”,让你的思维能够在横的纵的和抽象化的维度上前进一两步,那么,你的文章能让读者不是心动,而是震动!请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六、课下作业及延伸
1、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程式整理、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明天交。
2、请在你所能及的视野(如《读者》《青年文摘》《读写月报》等)找出两三篇符合“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这一程式的文章,摘抄在周记本上,以供体会、揣摩和模仿。
(下课!)
附:板书设计
感觉与思考------深入的感悟-----个性的感受-------(入微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