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品句,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凑地读好“歌谣”部分,感受“歌谣”的趣味性。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解“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理清脉络,知道课文大意。

  4、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亲近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长”、“芳香”的意思。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具学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代作家孙友田,被称为“煤炭诗人”,因为原来就是一位煤炭工人。而如今,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他是怎样由懵懂走上文学之路的?又是谁在他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是谁启蒙了谁?(母亲启蒙了“我”)

  (2)那母亲是如何启蒙他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识记生字新词。

  ②默读课文思考: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完成填空“母亲用()的方式启蒙我”。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注意前鼻音(辰)、后鼻音(凤、荆)、轻声(篱笆、时辰、活计)

  这里两个多音字,指名读。

  (2)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①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简介“莲花落”(“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流传了。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了要饭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②重点理解“混沌”、“豁然开朗”(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指板书),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

三、感受夏夜之美。

  1、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

  (出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受到母亲的启蒙,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

  2、难道美妙就仅环境美么?还有什么?(板书: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

  3、相机理清文脉,说说课文大意。这篇课文说了夏夜,母亲通过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的形式启蒙“我”,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4、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作者写文章有祥有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

  5、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②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3、品读语句,体会“歌谣”之“美”。

  (1)出示自学要求:细细品读课文,教师创设情境引读。

  (2)自己尝试有节奏地读一读“歌谣”。(快节奏、慢节奏)

  (2)体会两“歌谣”的文学形式,升华“歌谣”对作者的启蒙,以及对作者走上文学之路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谈话结课: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就是在这个篱笆小院,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亲的文学启蒙。那为什么课题要用“月光启蒙”而不用“母亲启蒙”呢?母亲的启蒙又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笆、筛(要写得上小下大。)搂、帐、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割(左宽右窄。)凤(与风“区别开来)

  2、学生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设计:

  1、抄词语。

  2、朗读课文。

  3、母亲给我唱了哪些民谣童谣呢?咱们下一课来欣赏。课后,请大家先去读读这些民谣童谣,看看它们的内容美不美。

  七、板书设计:

  18、月光启蒙

  唱民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八、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自己的教学过程较清晰,教学目标比较明确。40分钟下来,我一直围绕重难点上课。但在读歌谣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和情境的'整合。上课语言比较啰嗦,语速较快。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