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为主题的初中作文

时间:2021-08-31

  济宁是个被水簇拥着的城市,河流与湖泊给了他生命的力量,也彰显着水与这座城市之间那种难解的缘分。

  八百多年前,在古济水流域的山东巨野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水灾,使得设置在这里的济州衙门被迫迁移到东面地势较高的任城,此后虽然这一带的水患依旧频繁,但济州凭借着地理优势,始终能保一方安宁,于是在一百多年后的元朝,“济宁”便成了这里的新地名。

  此时的济宁,虽然有了好听的名字,但他还只是个一般的城镇。如果不是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济宁也许就永远是个安宁的小城了。

  忽必烈建都北京以后,为了达到南粮北运的目的,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开挖了一条由济宁向北至东平的“济州河”,随后又挖了一条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

  这两条人工河的竣工,标志着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济宁则是这条黄金水道的至高点,城北的南旺号称运河“屋脊”,海拔高度为39米,比北部的临清和南部的沛县高出30多米,突出的地势让济宁河段的水源严重不足,遇到干旱就会变成有河无水。

  人们为了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在兖州立水坝约束泗水西流,于宁阳以北立水闸导汶水入洸河,使二水汇入济宁城南的南阳湖,此后,又陆续修建了十几座水闸、水坝,调节水势,保证了运河畅通。因此,济宁河段也被称为闸河。

  有大运河从脚下流过,本来平凡的小城济宁也便沾了水的风脉,逐步走向繁荣。

  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同时还是运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仅城区的定居人口就已不下数万家,约10万人。而从各地前来做生意的人也有几万家,州城内外、运河两岸,客栈、店铺林立,百业兴盛,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