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甘愿忍受月宫清冷寂寞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文中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二、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文本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我把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文中所蕴含的爱民之情、夫妻之情,人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对后羿的爱戴之情、对逢蒙的鄙夷之情,都蕴藏在这篇美丽的神话里,感受语言文字,学习语字的同时,感悟文本情怀。同时,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点,拓展升华,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课文复述,同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三、 教学过程:

  ㈠吟诵诗中月,品味月中情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吟诗,吟一吟描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古朗月行》、《泊船瓜洲》、《小调歌头》……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以月寄情,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都因为有一个企盼团圆的节日——中秋节。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到《嫦娥奔月》这一课找到直接写中秋节来历的那一段读一读。

  生自读,齐读

  为什么人们要想念嫦娥,为她祝福呢?

  自己默读课文,用几句话简单的说一说。

  (嫦娥为了仙药不落入恶人手中,使百姓不受害,甘愿吞仙药,离人间,忍受孤独寂寞。)

  过渡:嫦娥吞下的仙药是怎么来的?后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㈡观后羿射日,品英雄豪情

  1、 生自读1~2自然段,想象当时的烈日曝晒似的情景以及后羿射日的神力。

  交流:指名读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句子,你能想到哪些词句或句子?

  教师出示:烈日炙烤,大地龟裂,烈日炎炎、……花草——牲畜——人们——。面对这样的情形,后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读,读出后羿的决心: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等词,读了这一段,他会用怎样的语气对最后一个太阳说?(命令的、指责的、正义的),读了后羿射日这个小故事,你仿佛看到了一个——的后羿?(力大无穷、为民除害、正义凛然、义正辞严、英勇豪迈、豪气干云、义薄云天……),出示一组词语,朗读,再读课文。

  ㈢知嫦娥为人,感侠骨柔情

  过渡:这样一位大英雄豪杰,他的妻子嫦娥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自读课文4、5自然段,说一说,嫦娥的性格特点。

  交流:

  1、 美丽善良:经常接济……相机理解接济。

  2、 忠贞可信: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让她藏好仙药。

  3、 机智勇敢:逢蒙手提宝剑,威逼,周旋理解→引导学生想嫦娥是怎样周旋的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 勇于牺牲:

  “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下去”,在交流中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品格。

  ㈣赏夜空美景,泣夫妻深情

  师范读,边听边思考,嫦娥和后羿的心情。

  交流:“飘飘悠悠”让你想到什么?这是什么样的词,你来说几个这样的词。碧蓝碧蓝的夜空好美啊?美丽的嫦娥

  师: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她一边飞一边想: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看见妻子在月亮上,后羿连声呼唤,指生读,用什么样的感情读,无限深情、悲伤绝望),指导从哪些语句中感悟:“不顾一切“、”焦急“、连声呼唤”

  学生深情朗读。

  ㈤读佳节来历,寄百姓深情

  1、 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后羿的英雄气概,嫦娥的侠骨柔情,百姓是不会忘记的,再感念后羿和嫦娥的同时,人们也会永远唾弃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你理解什么是奸诈贪婪了吗?

  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妄图得到仙药,此为贪婪 ;投入英雄门下,不求正道,设计夺药,期凌弱女子此为奸诈。

  ㈥理清层次,指导复述。

  后羿射日,逢蒙拜师、嫦娥吞药,夫妻永别、佳节寄情。

  ㈦阅读拓展

  一个美好的节日,一段凄美的故事,一份真心的祝福。

  古往今来,有多少美丽的神话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恶丑的唾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无限向往。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课后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女逐日》《牛郎织女》。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本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特别是我们人类要提高生存本领,认识世界,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这一课题内容中,我认为应该分2课时进行讲授,其中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解决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完成对“动物绕道取食”的探究,并对学生进行“人类的生存质量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的情感教育。今天我所讲的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地位及作用

  前面第一章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行为也有所认识,但是,具体怎么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没有深刻体会学习行为的意义。本课时的重点是对这两种行为的区分,初步认识动物行为的意义,为下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学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下一节课的教学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②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关系的探讨。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识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二者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②认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③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二、说方法

  (一)学情分析

  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参与法: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方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启示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经过整理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及关键图片,并制作成课件;教材中“资料分析”中的图文制成的课件;动物行为相关

  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整理过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维: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它们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在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动物的这些有目的的活动就是动物的行为。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努力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

  (二)新课教学:

  1、知识聚焦:教师展示动物的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行为目的不同推断行为的类型。同时加以剖析、引导区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2、生活拾趣:学生展示自己的宠物观察日记,教师加以适当评价和鼓励,并出示准备好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有关行为获得的途径的进行分析,归纳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通过图片资料验证巩固,加深认识。

  3、快乐参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因此鼓励学生分别举两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子,看谁举的又好又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深入探究:通过对图片、文字资料的探讨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和学习行为的适应性。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倡导创新,合作交流。

  5、实验再现:这是前苏联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经做过的实验,通过对这个实验中狗的行为的分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和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但它需要巩固,否则会逐渐退化,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对学习的启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点拨、协助、积极参与的旁观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动获取,积极探索,提高能力。

  6、案例解析:这个实验中有三个主人公:鸡、狗、黑猩猩,它们对玻璃墙外的食物的有不同取食方式,在对现象的解释中归纳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那么同种动物之间学习能力是否相同呢,下来的小游戏:一枪打四个,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三)畅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你打算如何去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为主。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和引导,或语言,或目光,或肢体动作,使孩子们有勇气说,表现欲更强,更积极思考,更主动求知探索,这样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安排二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我提前布置“宠物观察日记”,不但激发学生兴趣,还为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引导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行为的有关知识。

  (2)运用媒体工具,向学生提供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3)课堂上、课前、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嘴、多动脑,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看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少评价他们的描述正确与否,让他们自主发现,享受成功的喜悦。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在进行心智的交流。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2.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3.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4.说课稿集合六篇

5.说课稿集合六篇

6.说课稿集合六篇

7.实用的说课稿集合六篇

8.实用的说课稿六篇